近百位善男信女海印寺受戒
「善哉解脫服」,「禮佛求懺悔」!太武山上,海印寺中,近百名善男、信女於昨、今兩日參加「五戒」法會,他們受戒、持戒,從今以往,將努力戒除「殺、盜、淫、妄、酒」。
海印寺大年初十(二月十八日)已經舉辦過「三皈」法會,昨天(十九日)、今天(廿日),一連兩日,則舉辦「五戒」法會。在佛教中,受三皈所受的果報,就如同挖掘不完的四大寶藏(金、銀、銅、鐵)。受五戒者的福報更加不可計量。
三皈就是要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受三皈者,要誓願斷惡修善,利濟眾生。
五戒就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受三皈之後,皈依者已得到「戒體」,若能五戒全持,那就是「滿分優婆塞優婆夷」(滿分的男性佛教徒和女性佛教徒)。
受三皈五戒時,善男信女身著「海青(黑色寬袍)」。受完五戒之後,則傳授「縵衣」。居士們以縵衣披身,齊誦:「善哉解脫服,發吒禮懺衣。我今頂戴受,禮佛求懺悔。」
縵衣的音譯為「缽吒」,又稱禮懺衣;是一整幅不割截的衣披。它是一種出世標幟,受過五戒的在家修行居士,雖然沒有出身,卻可以藉由縵衣,提醒正念,興起慚愧心,以時時奉行戒法。
海印寺五戒法會昨天的儀式包括:灑淨、介紹和尚、午供、過堂、午休、殿堂儀軌演禮、齋堂及搭衣演禮、晚課、藥石及盥洗、懺摩、養息。今天的儀式有:起板、早課、過堂、出坡、正授、午供、過堂、講戒、晚課等。在儀式之間,配置有休息的時間。儀式前讓參加受度者報到,並安排他們搭衣拍照。兩天的儀式結束之後,則恢復場地,然後就可以「告假出堂」。受戒者在法會圓滿時,可以立即取得證照。性海表示,持受五戒,為的是長養慈悲心和愛心,使人心向上,社會安定,國家繁榮。長養慈悲心和愛心,才不會人與人鬥;家與家鬥;國與國鬥,永無寧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