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美術地方發展史全集明在文化局舉行新書發表會
文建會主委陳其南將於明(二十七)日來金,以兩天的行程,參訪碉堡藝術館各項參展作品,並與地方人士座談,也聽取地方文化館簡報。
文建會主委陳其南率領國美館、國藝會及相關幹部,預定於二十七日來金,文化局將安排參訪碉堡藝術館展地,包括,長寮重劃區的「兒童展」;南山砲陣地的「李錫奇/戰爭賭和平」、「劉小東/戰地寫生新十八羅漢」、「王文志/龍騰虎穴」;慈湖三角堡「汪建偉/軟目標」、「沈遠/喇叭茶」等,及參觀金門鎮總兵署。
陳其南也將與地方藝文人士座談,並聽取地方文化館簡報。
記者李增汪/金城報導
「台灣美術地方發展史全集」金門地區新書發表會,訂於明(二十七)日下午二時起在金門縣文化局舉行,並同時舉辦座談會,文建會主委陳其南也將出席參加,針對「金門美術的現在/未來進行式」議題與地區文藝界人士進行交流意見,歡迎藝文界同好和鄉親屆時踴躍到場參與。
此次特別由台抵金參與新書發表會的除文建會主委陳其南外,還包括國美館館長蕭銘祥、發表會召集人謝里法教授、新書撰述人楊樹清、文建會專員魏嘉慧、國美館研究組長崔詠雪、楊梅吟、薛燕玲、潘台芳、知名攝影家鐘永和、旅台鄉籍藝術家翁國鈞及呂坤和等多人。
行政院文建會二月十六日剛舉辦「台灣美術地方發展史全集」新書發表會,這套全集是由文建會策劃,委託國立台灣美術館發行,並由謝里法教授擔任召集人,將全台劃分為十五個分區,以地方作為美術發展史的獨立單元,透過詳實的整理與撰述,發掘被淹沒的地方史觀,形塑在地文化價值,讓台灣民眾深刻體驗在這島上的每一個地域皆有它獨特的淵源與發展軌跡。
文建會表示,這套叢書是台灣第一部完整詳實的美術綜合史鉅著,充分展現出地方價值與啟發,呈現在美術史上必然更具體見證地方人文價值的主體性及自主性,相信對於各區域鄉土教學、社區發展及各界研究運用,未來必佔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及地位性。文建會將以本套叢書為基礎內容,籌劃「地方之美博覽會」,具體展現地方的建築、歷史、工藝、自然環境、美術、教育、藝術作品等發展特色面向,希冀能夠引領大眾體認台灣地方美術的歷史源頭,呈現出台灣獨特的山海傳奇與文史脈絡。
這套叢書分三階段出版,九十二年已出版宜蘭、台中(上、下)、南投、嘉義、花蓮、台東等六區七冊,此次出版基隆、桃園、台南、高雄(上、下)、金門等五區六冊,今年六月底將再出版台北(上、下)、新竹苗栗、彰化雲林、屏東、澎湖等六冊,完成全套十五區十九冊之印製出版。
金門縣文化局表示,「台灣美術地方發展史全集」各地區新書發表會主要目的是告知這套屬於國人驕傲,且期待已久的「台灣美術地方發展史全集」第二波已經問世了,本套書是由謝里法教授經過多年籌劃召集,才能順利取得經費,進行出版工作,第二波新書發表地區含基隆、桃園、台南、高雄及金門地區,繼延續第一波(宜蘭、台中、花蓮、台東、南投、嘉義)規劃,在各出版書籍地區舉辦屬於各區的「新書發表會」,且真誠希望能與各區「文化局」來做緊密配合,真正達藝文界的重視之力。
而金門地區本波預定期為台灣第三場的「新書發表」活動,是針對「台灣美術地方發展史全集|金門地區」已經正式出版,及撰述人楊樹清幾經努力,加上多方圖片提供者的協助和各方幫忙,才能逐一解決困難,順遂完成這本紀錄了金門地區從古至今精彩的藝術發展歷程收錄其內,不僅此舉是對在金門地區出生落地或發跡的被收錄之藝術家而言,無疑是種肯定,更是為台灣美術界注入了一股新氣量。
國立台灣美術館負責的「台灣美術地方發展史全集」,歷經多時的地毯式田野調查終於問世;此計畫將全台灣畫分為十五區,希望透過區域美術的資源調查,美術史料的發掘與整理,撰述地方美術發展史實,進而建構台灣美術發展史以及美術地圖;「台灣美術地方發展史全集」希望讓民眾認識在這島上的每一個地域皆有它獨特的淵源與發展軌跡,呈現在美術史上必然更具體見證地方人文價值的主體性及自主性;文建會未來也規劃將整套專輯納入國家文化資料庫網站,提供研究、討論,更期盼帶動地方湮藏史料的補述與發掘,另也將翻譯成英文版,將台灣在地的美術發展歷程推上國際藝術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