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劉兆輝視病猶親看診之餘舞筆寫詩文

發布日期:
記者: 張建騰/金沙報導。
點閱率:1,627
劉兆輝視病猶親看診之餘舞筆寫詩文

劉兆輝視病猶親看診之餘舞筆寫詩文

行醫三十年,劉兆輝醫師第一次被吐口水,而且還是唾面自乾!

劉兆輝的白衣左胸繡著「慈濟」。他是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學區公共衛生博士,曾經擔任台北三軍總醫院婦產科醫師、台中中國醫藥學院臨床副教授。他來到沒有醫師的金沙鎮行醫,是為了做一個真正的醫師。他服務的項目包括外科、小兒科、婦女病、全民健檢、產前檢查、糖尿病等。

在金沙鎮開設重成診所才一個多月(一月二十四日開幕),讓他經歷過從未踫過的經驗,那就是被吐得滿臉的口水:::。有一天,劉兆輝到中興街看診,為一位老婆婆吊點滴打營養針。老婆婆年紀已有九十歲,因為營養不良,躺在床上無力行動。第一次打針後的效果很不錯。第二次,劉兆輝又為老婆婆打針,但老婆婆怕痛,竟用頭去撞劉兆輝,又向劉兆輝猛吐口水。

當時,劉兆輝才剛把針頭插進血管,還沒固定住,兩手都沒空,只好任由老婆婆吐他一臉口水。這一針扎過之後,隔一天,老婆婆狀況改善很多,可以下床活動。從此,老婆婆見到劉兆輝總是笑嘻嘻的。劉兆輝每次去看她也會設法逗老婆婆笑一笑。

劉兆輝曾在三軍總醫院和花蓮基督教門諾醫院擔任過婦產科醫師和主任,但他長年生活在美國,在臺灣並沒有家。他自認只是臺灣的過客,因緣際會來到金門,他覺得金門太好了,便決定留下來當金門人。他得知金沙鎮沒有開業醫師,便在五福街開設診所。他說:在臺灣行醫,醫師好像已經不是醫師;到沒有醫師的地方行醫,才能做一個真正的醫師。

面對病人,劉兆輝在看病時不光是看病,給藥;他會適時灌輸各種保健的觀念給病患。看到牙齒不好,他會說:「是矯正的時候了!要喝牛奶唷!」

他對兒童病患,堅持不給整顆的藥錠。覺得許多醫師對兒童開出藥錠,那樣的藥量下得實在太重了。他說:藥碇是給成人吃的,小孩子應該減半並磨成粉。他不相信做醫師的人會給自己的孩子吃藥錠。

踫到不肯吃藥粉的拗強份子,他會費心地把磨成的藥粉裝填到空的膠囊中。這一來,醫師自己不怕麻煩,反倒是小孩子等得不耐煩了。透過這樣的過程,劉兆輝的用意是希望家長和小朋友明白,怕吃藥麻煩不如怕生病,怕生病就要把自己的健康管理好。他還會告訴家長,下次還是直接吃藥粉;否則看診的人多,可能沒有空把藥粉裝填到膠囊中。

他表示,吃藥不應該過量。藥雖能治病,對人體來說,卻仍是毒藥。過量的藥,必然會對肝臟造成損害;也許馬上見效,但卻後患無窮,下次則需要更多的藥才有效。

有一位家長帶著小朋友來看病,說是肚子痛。家長懷疑是飯後扭動,不小心「擠」到了。劉兆輝透過問診,發現小朋友已有二天沒有解便,需要通便。家長問可不可以喝優酪乳?他並不反對;不過,他覺得多吃青菜會更好。

小孩不願吃藥粉或不肯吃青菜,都不是什麼好理由。他說,孩子本來就是應該接受教育的!什麼對他好?什麼對他不好?父母要循循善誘;父母應多花一點時間在孩子身上。他認為,在金門只要不賭錢、不抽菸,生活是很容易維持的,家長應把較多的心思用來陪伴孩子。

劉兆輝表示,臺灣這個社會有一個怪現象,醫師常會遷就患者,結果患者成了醫師。例如,患者自稱是盲腸炎,找了兩個醫師都說不是;吵了兩次架,再找另一位醫師。最後這位醫師昧著良心幫病人割了盲腸;這分明是在搶錢、損人健康、壞到底,卻成了病人眼中高明的醫師:::。用藥過量也是,病人貪圖方便,醫師若遷就病人開立藥錠,就是在害人。

做醫生已經三十年,劉兆輝認為任何行業都是良心事業,醫師更是。他現在不必求名,不必求利,只求做一個真正的醫師。他實在是很喜歡金門,來到金沙鎮,他覺得自己可以當一個真正的醫生。除了看診之外,他會去繞繞榮湖,看看牛,看看樹,並動筆寫詩文。他覺得在金門實在太好了!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