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活化古蹟水頭茅山塔再綻風華

發布日期:
記者: 許加泰/金城報導。
點閱率:454
字型大小:

金門在明初同時興建的三座石塔,目前除了金門城郊的「文台寶塔」,縣政府再斥資先後完成水頭「茅山塔」、太武山「倒影塔」兩座古塔復建,縣長李炷烽昨親自走一回「茅山塔」,要求承包商再加強整頓週遭環境景觀以及登山步道兩側的植栽綠化等工程後續的改善重點,讓復建後的茅山塔,重現氣勢宏偉的歷史,也提升整體觀光休閒的環境感受,成為遊客駐足瀏覽觀光景點。

水頭「茅山塔」復建工程已接近完工階段,古塔主體工程、入山處的停車場、及兩側的登山步道以及古塔週邊設置的休閒涼亭等工程項目都已完工,李炷烽於昨日下午五時許在民政局長洪國正等人陪同下,專程登山走一回「茅山塔」,再提出部份要改善的缺失。

沿途中,李炷烽要求承包商再加強整頓步道兩側的土方,同時沿著步道都要植栽綠化,古塔週遭空地也要綠化,以提升整體環境景觀。

至於古塔復建碑文位置,李炷烽也提出利用古塔前方的大巨石來鐫刻碑文以及「茅山塔」塔名,讓遊客一目了然了解古塔的歷史,也可以古塔做為背景來攝影留念。

李炷烽要求承包商就後續改善的項目,積極進行處理,讓復建之後的古塔,為水頭山巔增添宏偉氣勢,依山傍海的自然地理優越條件,定可成為遊客駐足瀏覽觀光景點,及地方民眾休閒的好去處,同時串連碉堡藝術村、氣象站、將軍泉、萬善堂、與前水頭聚落,使成為良好旅遊動線,結合為兼具古蹟、軍事和生態的觀光帶,來帶動地方觀光發展。

李炷烽也表示,古蹟在修復完成後,要與地方資源相結合,使古蹟達到活化的功能,發揮古蹟的存在價值,彰顯古蹟存在的意義,讓古蹟發揮其文化傳承和社教的功能,更可讓古蹟本體得以根深葉茂,流傳久遠。

水頭「茅山塔」及太武山「倒影塔」,相繼修復完成,李炷烽欣慰六百多年前文台寶塔、茅山塔、倒影塔三塔相互輝映的歷史重現,為金門觀光注入文化內涵。

明洪武二十年(西元一三八七年),江夏侯周德興修建金門城防倭,同時興建三座石塔,分別是金門城南磐山的「文台寶台」,太武山巔以塔影倒映海面得名的「倒影塔」,建於水頭茅山的「茅山塔」,不過,因天災和戰亂因素,後來僅有名列台閩地區二級古蹟的「文台寶塔」碩果僅存。

這次縣府復建「茅山塔」及「倒影塔」,以回復原貌為主,古塔復建工程於去年二月中旬開始動工,由金門縣采風文化發展協會理事長黃振良擔任計劃主持人。據黃振良的研究,「茅山塔」位於前水頭金龜山,金龜尾和茅山往昔海防地位十分重要,基於船行安全需要建二石塔作標竿,文台寶塔係文峰塔,茅山塔則為航標。「茅山塔」為六角型,高十一點五二公尺,塔制為葫蘆,民國五十二年被軍方拆除,還有五分之一的塔石殘留,日據時代照片可供參考。太武山「倒影塔」,為八角型,高五點七六公尺,塔制也是葫蘆,是在民國七年的地震中倒塌,民國二十五年曾重建,旋又拆除,遺留塔石僅四件原構件,但沒有圖照。明初金門三塔皆完工於洪武廿一年七月之前,距今有六百一十餘年歷史,三塔均以花崗石材構築,砌築的手法相近,同屬石砌的實心塔,見證明代防倭、防海盜歷史,同時三塔也兼有振起文風的功用,「茅山塔」、「倒影塔」復建很具有意義。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