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小三通啟動四年去年旅客人次突破四十萬

發布日期:
記者: 鄭大行/專題報導。
點閱率:439

小三通自二○○一年啟動迄今已四年餘,前三年一直處於似通未通狀態,直到去年才獲得較大幅度改善,往來旅客人次也終於突破四十萬。

兩岸政策是中央政府權責,雖然縣府「有責無權」,但基於對選民負責的態度,李炷烽還是將責任攬在身上,默默透過各種管道持續推動,也在任內促成了金廈定期航班,達到「天天有船」目標,更促成大陸福建人民來金觀光。

陸委會已在農曆年前宣布,將開放金門旅台鄉親組團經小三通前往大陸,而大陸人民來金觀光政策也有希望進一步從福建省擴大到其他省分,李炷烽對小三通前景依舊看好,也希望一切努力能讓鄉親知道,並獲得鄉親認同。

回顧小三通政策形成的過程,立法院在二○○○年三讀通過了「離島建設條例」,為小三通提供了法源依據,但法案中並無「強制性」規定,行政院可試辦也可不辦。當時還擔任新黨不分區立委的李炷烽,提案要求行政院三個月評估、三個月實施,獲得朝野立委支持,陸委會是在立院的壓力下,不得不面對現狀,開始針對如何試辦進行評估,也宣布二○○一年元旦起實施。

李炷烽曾在訪談中指出,當時海基、海協兩會的協調管道早已停擺,官方並無管道與大陸方面溝通,小三通卻在陸委會宣示「操之在我」,以及沒有任何事前溝通、協調的情況下,仍順利在二○○一年啟動,背後的關鍵在哪?值得陸委會等有關單位仔細深入探究。事實上,小三通首航沒能在元旦當天上路,而是在第二天才出發,其間的波折,更凸顯了小三通及兩岸關係並非完全「操之在我」,背後所需要的折衝、溝通,才是真正的關鍵。

小三通實施第二年的五月九日,總統陳水扁悄悄來到金門島上,在軍方接待下,直接前往大膽島上巡視,在「神泉茶坊」發表了「大膽宣言」。陳水扁在宣言中強調:兩岸「三通」是必走的一條路,而「小三通」是「大三通」的第一步,擴大「小三通」造福金馬地區的民眾乃是當務之急。同年七月底,行政院配合總統政策宣示,通過了「試辦金馬與大陸地區通航實施辦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主要修正重點在開放福建地區台商、台籍幹部及其親屬得經小三通往返兩岸。與金馬設籍滿六個月居民「同行」的「直系血親」與「配偶」,設籍福建的大陸配偶及其「同行」親屬等,也在這波政策開放中納入適用範圍。

雖然政策上稍有開放,但法令上仍有許多讓人不明就裡的限制,例如,原籍金馬的旅台鄉親,只要找不到「直系」血親符合「設籍滿六個月」條件,還是一樣行不通;如果妯娌、連襟以及其他二等以外的血親,想要一同前往大陸探親、旅遊等,在這項政策的切割下,一刀就硬生生將家族拆成了好幾塊。李炷烽對這項政策多次表達不滿,認為這有明顯歧視之嫌,歧視沒有設籍金門六個月的人民,歧視不在福建經商的台商,要求行政院、陸委會儘速解除這道人為的鴻溝。

不過,這項訴求直到最近才獲得一些回應,陸委會在農曆年前宣布將開放原籍金馬的旅台鄉親適用小三通,不過卻仍有「團進團出」等限制,具體的實施辦法也尚未出爐。

除了適用對象的範圍之外,金廈航線的航班在試辦之初,必須從料羅碼頭登船,大老遠灣繞金門南海岸才能前往大陸,經過縣府多方爭取,才在「有條件限制」下,改從水頭登船,縣府更爭取陸委會經費補助,搭建臨時旅客通關中心、風雨走廊等,並新建水頭商港旅客服務中心及浮動碼頭,希望為旅客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船班方面,試辦初期每一航次出發前,都必須逐船次向兩岸有關部門提出申請,經縣府以浯江輪渡公司的民間企業身份,結合地區航運業者與對岸溝通,一步一步獲得突破,二○○三年三月九日,才有「週日航班」的出現,到了二○○四年二月三日,才開啟了「天天有船」的新頁,「金廈航線」已漸有雛形,隨著往來人次的不斷增加,儼然也成了兩岸間的一條「黃金航線」。(上)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