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太武山發現水韭群落

發布日期:
記者: 李增汪/金寧報導。
點閱率:993
字型大小:

近年於金門太武山區發現水韭群落,但由於當地水韭之棲地環境十分微小,易受當地氣候的影響,因此,如何進行就地的保育(復育),或在園區內設計擬真的環境,進行移地保育,對該物種之保育(復育)應有助益。

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並委託中華民國自然與生態攝影學會進行了一項「金門溼地及水韭之分類與生態調查研究」。中華民國自然與生態攝影學會建議金門國家公園等相關單位,並應從水韭之分類與命名、原棲地之監測與保育、種源保存、移地保育、水韭的解說教育等近、中、遠程著手努力。

根據受委託進行研究的中華民國自然與生態攝影學會指出,近年於金門太武山區某處發現水韭群落,其分類地位與來源不明,生境侷限且生態環境時常變動,易受當地氣候之影響。這項研究並利用植物形態學、解剖學、孢粉學等方法,比較該水韭與鄰近區域產水韭之特徵,以釐清其分類地位,另就其棲地進行生態環境調查,並調查金門地區潛在可能有水韭生長之環境,評估移地及就地保育之技術及策略。而研究發現,金門產水韭的葉長約十公分,球莖二至三瓣,染色體2n=44,與亞洲地區已知之水韭在形態上均不相同,建議可以「金門水韭」(Isoetes kinmenensis)命名。

中華民國自然與生態攝影學會並指出,由於原棲地範圍小,水位水質皆不穩定,偶而過渡乾旱會使植株乾死,因此需持續監測,必要時給予灌水等人為干預,並取含有孢子之土壤冷藏以作為短期種源之保存。而這項研究之成果及棲地保育之策略與建議,可做為國家公園進行該物種保育之參考。

中華民國自然與生態攝影學會指出,金門國家公園之成立,固以保育珍貴文化史蹟與人文資產為主體,惟金門島地理位置特殊,且因長期受戰地管制而減少人為干擾,因此能保持部分生態系之原貌,於生物地理學及島嶼生態學上有其獨特保育研究之價值。

至於這項研究的方法及過程,中華民國自然與生態攝影學會針對本研究計畫所需,蒐集國內、區域性及世界性水韭相關研究文獻,並作一系列回顧,尤以國內及東亞地區文獻為重點,且針對文獻報告所欠缺不足而需加以補實之內容提出檢討建議。

研究重要發現,觀察太武山水韭生長棲地附近生物之活動,發現大型的脊椎動物,除流浪犬外,在池中有鳥類之羽毛及足印。中華民國自然與生態攝影學會初步推測水韭應是由鳥類帶來之孢子在此處繁衍。由孢子外型及葉片橫切面等判斷金門產水韭與亞洲地區已知之水韭皆不相同,初步觀察染色體數應為四十四條。由於原棲地範圍小,水位水質皆不穩定,偶而水韭會露出水面生長,偶而過度乾旱使植株乾死,因此需持續監測,必要時給予灌水等人為干預。

中華民國自然與生態攝影學會指出,國家公園設立的目的除保護國家特有的自然風景、野生物及史蹟外,並提供國民之育樂及提供學術研究。由於國家公園嚴格禁止人為干擾的管制措施,使其成為最適合長期生態研究的地區。一九七一年在陽明山首度發現臺灣水韭後,陽明山國家公園的夢幻湖一直為所眾知臺灣水韭之惟一自然生育地。長期以來一直以為台灣只有台灣水韭一種水韭屬植物,台灣地區自太武山發現水韭後,目前已知有兩處水韭之生育地,金門太武山麓發現之水韭,雖不太可能是於當地演化出來之物種,但無疑是一個重大的發現。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