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心理學家鄭石岩勸人如來、隨緣、倫理、單純

發布日期:
記者: 張建騰/金沙報導。
點閱率:670

如來、如來,如所從來!心理學家鄭石岩表示:美好人生的線索有四,那就是「如來」、「隨緣」、「倫理」和「單純」!美好人生的核心就是歡喜和快樂!他說:找到自己的如來,走自己的人生路,透過仁智雙修或悲智雙運,就能迎向美好的人生!

鄭石岩昨天在金門縣社會福利館發表演講。他說:「如來」就是「如所從來」,也就是每一個人原來就有的本質。「隨緣」就是隨波逐浪而非隨波逐流;人雖不能選擇遭遇,卻可以選擇目標,隨緣就是要接受已經失去的事實,著眼於當前所有的一切,並接受所遭遇到的挑戰。「單純」就是要以簡御繁;單純是簡單、純樸的態度,可以讓人生有更大的自由度;人心一複雜就會被牽絆,單純的生活態度卻可以讓人生更豐富、圓滿。「倫理」是為人處事的工具;人們最重視的倫理就是無私的愛!愛只有一個本質,那就是給予。

鄭石岩是心理學者,也是作家,專長在心理諮商與輔導、教學設計和佛學研究。他曾經出版過四十多本書,每年還應邀參加二百多個場次演講。昨天,他以︿美好人生線索﹀為題,在社福館發表演說,對象為公教人員及一般民眾。那是一場由金門縣政府社會局所舉辦的親職教育活動。

鄭石岩表示,美好人生的第一個線索就是「如來」:每一個人都應該設法了解自己的本質在那裡。如果不知道,可以列舉三件自己已經做過,而且能讓自己感到快樂的事情,再從中歸納自己是那一種人,是「美感」?「人道」?「智慧」?「經濟」?「權力」?「宗教」還是「快樂」型?例如要當一個良師,至少具備美感、人道、智慧等三種本質。

他說,天才有很多種類型,可以分為「音樂智慧型」、「語言智慧型」、「數理邏輯智慧型」、「空間關係智慧型(例如導遊)」、「身體動覺智慧型(例如外科醫師)」、「人際關係智慧型」、「觀察自然智慧型」,如果有人自認為以上皆非,那他可能就是「內省智慧型」。

內省智慧型的人,在求學時,看似無色、無臭、無味,各種表現平平,成績也不怎麼樣,但該做的事就會去做,沒有抱怨。這種人讀書時是慢慢來,出社會是慢慢熬,因為腳踏實地,備受信賴,反而容易成為產業界的中間分子。

日本的行銷之神袁一平是一個矮子,他只有一百四十五公分高;他很能接受自己是一個矮子的事實,由此本質出發,他讓矮子成為信用、關懷和服務周到的標籤,這讓他成為行銷界的大人物。個子矮比一般人容易讓人留下印象,他以此證明有人真的是可以「以矮取勝」。

美國的心理學家曾追蹤一千四百名天才兒童五十年後的發展,發現他們既不比別人有成就,也沒有擁有較多的幸福。天才的消失,證明學業與事業其實是「零相關」的。由以上的例子可知,天生我材必有用,只要能接納自己的本質,順性發展自己的智慧型,把時間和努力貫注在自己所選擇的事業上,任何人都會有凸出的表現,或因此產生自信心,或洋溢著幸福感;否則小時了了,天才終究會變得平平無奇。美好人生的第二個線索是「隨緣」。鄭石岩表示,人無法選擇既有的遭遇,但卻可以重新選擇目標;對於前一階段的失去或挫敗,必須接受和承認。鄭石岩自己在四十歲時,曾因登山而摔斷脊椎,當時他只能爬行,幾乎失去所有對人生的希望,後來又慚愧於自己已經學了半生的心理學和佛學,卻只能說給別人聽,不能用在自己身上,於是他坐臥書城,開始著作,後來書寫成了,雙腳也不經開刀就可以治癒了。

在他輔導過的個案中,有一位青年,因為飆車出事遭截肢,便自暴自棄,也不願赴診。他輾轉告訴那位青年:「要著眼在手上所有而非所無。」「人沒有辦法選擇遭遇,但可選擇目標。」青年若有所悟,便接受他的輔導。最後,青年告訴他:「我這幾天有個想法覺得好笑;你們要用雙腳走完人生全程,我卻用一隻腳足矣!」鄭石岩認為青年的這種開悟和解脫就是一種高明!

美好人生的第三個線索是「單純」。鄭石岩以︽孔雀王明王經︾中,孔雀王維持簡樸生活而得脫天羅地網的故事,奉勸眾人不要被牽絆於慾望的牢籠,成為待宰的孔雀。人要越單純越好相處,學問才越紮實,人生才越有自由度,而且也越能有成就。美好人生的第四個線索是倫理。鄭石岩表示,倫理是一種工具也是生活的能力。倫理包括傳統倫理,還包括「明白事理」、「廣博的知識」、「多方面的能力」、「幹練(好的生活習慣、情緒、衛生)」、「毅力」,這些都是讓人得以成功的重要因素。

鄭石岩表示,最被人們所重視的倫理就是「愛」。愛分析起來,只有一個本質,那就是「給予」。愛由四因素構成的,那就是「關懷」、「負起責任」、「尊重」、「知識與了解」。

他表示,世間各種不崇尚對價關係(例如燒香求保祐)的高級宗教,都教育人們要無私奉獻、求自我實現,要與更高的世界(神佛)相應。基督教強調博愛與知識;儒家強調仁智雙修;佛教強調悲智雙運,他們都強調愛與智,可見愛與智就是生命世界的重要線索。在歷經死亡經驗的人中,有三分之一有靈魂出竅的經驗,他們飄到一個無法用人類言語形容的環境,重新觀照自己的一生,在那一剎那,他們的共同課題就是檢視這一生有沒有愛人、有沒有用智,過得歡不歡喜?這應該就是人世一遭的目的。鄭石岩表示,很多宗教都有雙手合掌的禮儀。人的左腦掌控邏輯系統,右腦掌控情感與創造,雙手交叉,一手智慧,一手慈愛,正是愛與智的互相結合,這就是生命的道!美好的人生,就是要透過「如來」、「隨緣」、「倫理」和「單純」幾個線索,達到愛智雙修、歡喜快樂的境界!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