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區漁會以箱網方式成功培育單體牡蠣

發布日期:
記者: 翁碧蓮/金湖報導。
點閱率:548

金門區漁會在新湖漁港區外以箱網方式成功培育「單體牡蠣」,數量約有三十萬粒,目前最大長約十公分,最小有五、六公分,粒粒肉質鮮美、體型肥大;金門縣長李炷烽除了希望漁會輔導蚵民投入這項養殖技術外,同時,也建議先行爭取地區餐飲業者合作,吸引觀光客上門嚐鮮,打響「金」牡蠣知名度。

縣長李炷烽昨天出海實地關心區漁會「單體牡蠣試養」成果,對區漁會花了二年多時間克服技術與環境等因素,成功將一公分左右幼苗成功試養成平均八、九公分大的單體牡蠣,十分肯定區漁會投入的心血及努力,也充份印證只要用心、肯做、吃苦,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鼓勵年青朋友立定志向,前途充滿希望。

縣長李炷烽對區漁會試養成功的「金」牡蠣,深具信心,希望結合地區觀光餐飲推廣發展成為金門地方特有的美食佳餚,讓觀光客不必跑到大飯店,抑是千里迢迢遠赴國外,在觀光聖島金門即可喝到香醇金門高粱,同時,可以就地品嚐到粒粒肥美、可口、純淨的金門生鮮「生蠔」,享受優質快樂的旅遊人生。

據區漁會理事長陳水義指出,區漁會在單體牡蠣培育計劃,前後投資一百多萬元,其技術並不難克服,尤其,養殖成本低,經濟價值高,以一粒十五公分單體牡蠣,在台灣巿場約要一百八十元,且巿場需求大,前景十分看好,未來,「金」牡蠣一旦成功培育及上巿後,將輔導漁民開發養殖,為蚵民們另闢一條財路。

常務監事吳安樂表示,在單體牡蠣養殖上除了技術問題,比較要擔心是颱風,區漁會在試驗時初期,曾遭受颱風影響之下,造成部份單體牡蠣死亡及流失,後來經由養殖場培育及箱網方式掛養,目前,整個養殖堪稱十分順利,現階段已積極爭取餐飲業者意願合作,共同行銷「金」牡蠣。

縣長李炷烽強調,金門海水潔淨未受污染,環境優質,所以,經養殖的單體牡蠣,保證肉質鮮美,而且,食用安全,政府將協助建立銷售管道,以及提供必要贊助,藉以鼓勵年青朋友投入地方產業發展,提高地區就業機會,也厚植觀光實力。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