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玩陶捏陶三十年蔡金頤高粱造型陶笛樂器具特色

發布日期:
記者: 許加泰/專訪報導。
點閱率:508

用熟悉的酒瓶,裝滿醉人的音樂,讓我們一起陶醉吧!走入金城安和社區本土陶藝家蔡金頤的金門風獅爺陶藝坊「家工廠」,映入眼簾的是一瓶瓶小而精、小而美的金門高粱酒瓶,只是酒瓶內裝的不是濃醇甘冽的高粱酒,而是蔡金頤巧思創作的高粱酒瓶造型的「陶笛樂器」,他說,這是耳朵喝的酒,用陶笛的音樂,原始而質樸的音符,讓高粱美酒的酒香飄送千里。

憑著對陶藝的熱愛和執著,蔡金頤玩陶、捏陶近三十年,始終堅持走創作路線,他也一直不斷的思索傳承發揚本土文化,從創作各尊不同造型特色的金門守護神風獅爺作品,及以本土民俗文物為題材的琳瑯滿目陶藝作品和金門保育類「鱟」等系列陶藝作品,他又巧思以金門的「金雞蛋」高粱酒為題材,創作出獨一無二的高粱酒瓶陶笛樂器。蔡金頤說,陶笛是一種可隨時隨興吹奏的樂器,由笛口輕吹,並由按孔的變化,即可產生不同音階,更可藉由造型與大小產生不同的音階,是種易學易懂且攜帶方便的樂器,同時也會讓人產生共鳴,讓他突發奇想用高粱酒瓶的造型來創作出另類的陶笛樂器。在創作的過程中,他投入許多心力來設計,除了酒瓶造型的縮小比例,瓶身商標名稱換為「陶笛」高粱酒(中英文名稱),原料是取自於金門高嶺上,陶醉度是百分之百,保存期限是無限,由金門風獅爺陶藝坊出品。

陶藝功夫對於蔡金頤來說是駕輕就熟,但是既然是樂器,就要吹出正確精準的音符,他憑著年輕時熱愛音樂所紮下的音樂根基,經過親身再三的試音、調音,才成就陶笛樂器新作品。

蔡金頤還投入許多心力來彙整大家耳熟能詳的幾十首民謠、童謠歌曲、地方民謠,以及詳細介紹陶敵的拿法及構造、學習吹奏陶笛步驗、和六孔陶笛音階指法,編印一本「陶笛吹奏曲譜」,讓初學者只要按指引就可在幾分鐘內輕鬆學會吹奏歌曲的技巧,他希望大家在輕鬆學陶笛外,還能引起共鳴,用本土高粱酒瓶造型的陶笛,吹出富餘韻的酒香音樂,飄香四溢,也期望掀起風潮,蔚為特色,也是金酒的另一宣傳行銷吧。

蔡金頤也曾經歷過躲砲彈的那一段烽火歲月,隨著兩岸關係的逐漸和緩,兩岸砲聲隆隆已遠離,當年的砲彈也成為歷史的遺跡。他又巧思的以八二三勝利碑上的大砲彈造型縮小比例創作出「砲彈陶笛樂器」,將過去的戰場「利器」轉化為陶藝藝術品,以陶笛獨特又悅耳的樂聲取代無情的砲火聲,期望兩岸人民永遠遠離戰爭,和平共存。兩岸開啟小三通後,人民互往愈來愈密切,蔡金頤也在「砲彈陶笛樂器」包裝盒外觀上寫著「帶我回家吧」,來吸引大陸觀光客的注目與購買,讓這些戰場上砲彈也能「落葉歸根」。

蔡金頤也述說與陶藝「結緣」的過程,小時後因家庭經濟清寒,心中立下志願要學一技之長,國中畢業後,基於對於藝術的熱愛,與多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到全國陶藝聞名的台北縣鶯歌鎮學藝,並以半工半讀的方式來完成高職美工科的學業。畢業後原本想要留在鶯歌工作,當時金門宏玻陶瓷廠董事長顏達仁正要創廠,就被網羅回家鄉,在宏玻一待就有二十個年頭,主要是負責陶藝品的開發與創作,在許多產品中,有許多如金門風獅爺本土化的陶藝品,尤以五彩金龍,更是深受顧客喜愛,掀起一股熱潮,為宏玻帶來商機。

愛好藝術創造的蔡金頤有自己的人生規劃,八年前離開宏玻,並沒有放棄陶藝的創作,在自家的「家工廠」,繼續埋首於陶藝品的開發,也始終走本土陶藝的創作路線,並融入地方文化,用他的巧手創作出一件件具風格特色的陶藝品,地方多處廟宇也邀請他來為廟宇裝飾。他說,陶藝創作是一條艱困、永無止境的路,自始至終對於這條要走的方向,十分清楚,無怨無悔。他也要感謝太太的支持與體諒,才能讓他無後顧之憂專心投入陶藝工作。

蔡金頤說,一件陶藝品就如同一曲動人的曲目,可引領欣賞者進入創作者的心靈深處,隨著每件作品的紋路、色澤、顏色、形體、體驗創作者的喜怒哀樂及所要表達的深層含意,產生共鳴。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