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夾道木麻黃疏疏落落馬山綠色隧道黯然失色

發布日期:
記者: 張建騰/專題報導。
點閱率:524
字型大小:

馬山觀測站已經重新對外開放了好一陣子,但重新對整修過的木麻黃綠隧道來一趟巡禮,夾道的木麻黃已是疏疏落落,它仍是綠色隧道,但卻是「好景不長」。

對於馬山綠隧道的殘敗,有一些人的反應是這樣的:「淌血!」「對於外來者(鳥類、觀光客)來說,::他們只覺得這裡(馬山)好醜!才不會管你這裡是誰(金門國家公園)的範圍。」「請問整建後,還有所謂的景觀可言嗎?」「每次去的感觸都讓我覺得說,金門已經不像以前漂亮了::。」「金門人一直都不太懂得珍惜資源::。」以上的這些批評,節錄自「金門大學網」上的留言。

從馬山勇士堡到馬山全區導覽圖,全程約一千二百公尺,遠看似乎是綠色隧道,近觀卻不免讓人大失所望,因為以木麻林為主的聯外甬道,已經變得稀稀落落。由於行道樹的密度不夠,綠色隧道成了海市蜃樓,遠看似有綠雲相拱,近前則覆蔭消失,綠隧道的頭頂已經殘破,失去「林洞」的感覺。

從勇士堡往馬山觀測站的方向前進,到達青嶼里公所前,大約有五百公尺的距離,右線車道的路旁幾乎沒有行道樹。第五百公尺到第六百公尺,有二十株木麻黃為主的行道樹。第六百公尺到第七百公尺,約有十一株木麻黃。第七百公尺到第八百公尺,約只餘六株。第八百公尺到第九百公尺,約剩七株。第九百公尺到第一千公尺,約只有四株。第一千公尺到一千一百公尺,約為四株。第一千一百公尺到一千二百公尺,大約只餘二株。

從馬山觀測所前的馬山全區導覽圖折返。第一百公尺的右側車道旁,有六株木麻黃為主的行道樹。第一百公尺到二百公尺,約有九株木麻黃。第二百公尺到第三百公尺,約有十二株。第三百公尺到四百公尺,約有十四株。第四百公尺到第五百公尺,約有二十株。第五百公尺到六百公尺,約有二十五株。第六百公尺到第七百公尺,約有十株。第七百公尺到第八百公尺,約有六株。第八百公尺到九百公尺,約有七株。第九百公尺到一千公尺,一株都沒有。第一千公尺到一千一百公尺,約有八株。最後的一百公尺,也是一株都沒有。

在馬山綠隧道來回二千四百公尺的夾道上,現存的木麻黃數量約為一百七十四株。(由勇士堡往馬山,右側約只有五十六株;左側約一百七十四株。)以現況而言,最密集的綠隧道,在一百公尺內,可以有二十五株木麻黃;其間,距離二步或三、四步,就會有一株。最慘的則是在一百公尺之內,連一株都沒有。在木麻黃綠隧道的疏落處,有些地方要隔七十幾步才有一株樹,有些是五十四步、五十步或四十來步。

以木麻黃為行道樹的道路,過去比比皆是,如今大多已被汰除。勇士堡這條綠隧道可以通往花崗石構成的岩洞,到達馬山觀測所,算是金門觀光的命脈之一,可惜綠隧道已然殘損。殘損的原因未必只是樹齡的問題,風災、工程傷損,都可能是凶手。有些人為木麻黃感到淌血,有些人則是「麻木不仁」,反正就算把木麻黃都伐除了,馬山觀測站仍是觀光景點,有什麼大不了的?可見金門人對什麼才是「觀光資源」,尚未產生共識。

馬山綠隧道可保或不可保,其實沒有那麼嚴重;只不過對木麻黃的輕賤,正反應了人們對自我價值的輕視。木麻黃其實是很美麗的,它不僅美麗、環保,還貢獻過金門的經濟,包括燒炭賣、種香菇、當火燒::,只不過是被大家遺忘了。在百木不生的年代,只有木麻黃為金門軍民存活下來。

金門的任何林木都很難有獨立的經濟價值,它們最大的價值,就是被當成綠色長城、綠色隧道,讓金門觀光之旅既不苦風,又不苦曬,綠意盎然,而且風情萬種。這幾年,路一條條變寬了,但金門之旅卻很煎熬,因為二代林雖然活了,但尚未成為綠隧道。

專家(例如呂金誠教授;金門縣政顧問)曾說:樹大就是美!木麻黃並沒有年齡已到的問題。金門有一些百歲人瑞還在耕作;只要還健康,讓老一點的木麻黃繼續當行道樹有何不可?對於行道樹,我們不應該嫌棄其老,而應珍視其老,最好能使之長青,而非有意或無意地加以伐除或傷損!造林、保林重要還是拓路、修路重要?(福建省主席顏忠誠認為護林重要。)能不能採取折衷的辦法?只有請有能力做決策的人捫心自問了!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