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養豬協會辦優良衛生豬肉宣導品嚐說明會
金門縣養豬協會昨天在成功(社區)舉辦「九十四年優良衛生豬肉宣導品嚐說明會」。理事長楊水東表示,金門的豬肉食品,將會朝向「履歷制度」進行,讓金門的豬肉有身份、有來歷。豬有了履歷表,可以讓食用者安安心心,生產者也可以鼎鼎有名。福建省政府祕書長翁明志希望金門鄉親盡量消費本地所產的豬肉,讓養豬事業永續經營。
為了「消除消費者對國產豬肉衛生安全之疑慮」,金門縣養豬協會昨天舉辦豬肉衛生宣導及品嚐活動,希望增加消費者對金門本地豬肉食品的信心。昨天所上的佳餚有「香芋豬蹄」、「蒜泥白肉」、「炒三鮮」、「豬肉鍋貼」、「蒜苗肉片」、「香酥排骨」、「糖醋里肌」、「酸辣湯」等。金門縣政府各相關輔導單位、金門各養殖畜養戶皆受邀參加。
金門縣長李炷烽、吳麗鳳夫婦、金門縣議長莊良時、立法委員吳成典、福建省政府祕書長翁明志、金門動植物防疫所所長胡錫載、畜試所所長陳世保等都到場嚐鮮。防疫所則利用時機,希望養殖戶配合做好防疫工作。
李炷烽、莊良時都讚賞金門豬肉食品的美味,並肯定各單位的輔導之功,希望再接再厲,建立品牌。莊良時表示,養豬時傳統產業也是觀光產業,應該走出傳統,建立特色,創造品牌。
翁明志表示,金門本地所產的豬肉食品在品質、衛生上都比較有保障,希望本地的餐廳料理、家庭開伙,盡量採用本地特產,讓養豬事業可以永續經營;也希望政府各部門盡力輔導,讓豬肉脯、豬肉鬆、豬肉香腸等加工食品也可以建立品牌。他認為可以將豬肉納入全面品質管理,採用政府認證(或履歷制度)的方式,讓採用本地豬肉的餐廳與其他餐館有所區隔,以建立標竿。
金門的豬肉市場,上游是養豬戶,下游是肉商。目前金門的拍賣制度被認為對肉商比較有利,養豬業者難免有不平之鳴,因為臺灣的拍賣制度可以反映豬肉的品質,但金門的拍賣制度,肉質好壞只有一、二元的價差。此外,飼料貴、豬肉賤也威脅著養豬戶,他們的心聲之一就是希望大家多吃本土豬肉,少進口冷凍豬肉。
李炷烽表示,金門的市場規模很小,倚輕倚重都不好;如果有意見,各部門應該好好溝通,讓彼此都能獲得合理的利潤,取得平衡。吳成典也表示,金門的市場規模小,大家應該開誠佈公,不要製造分裂。
金門縣肉類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翁志強表示,金門本地的豬肉比較甘鮮,要訣在餵食的內容較多元,除了飼料、酒糟還有「潘」(例如:廚餘、葷湯臘水、雜合菜等)。
金門縣養豬協會表示,舉辦這次品嚐會的預期效益包括:「配合農政單位政令政策,宣導優質國產豬肉及動物用藥,防範藥物殘留。」「供應安全衛生的肉品,維護消費者信心。」「加強取締不肖業者,保護生產者及消費者的權益。」「喚起農政單位的重視,輔導提昇養豬事業的品質。加強擴展豬肉外銷市場,建立養豬產業的願景。」
楊水東認為,金門的豬肉市場暫時還只能維持自產自銷,但可以在履歷制度的推動上多用點力,讓好的飼養者、肉品商可以讓消費者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