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1┼3好友書畫創意邀請展》四人美展不同風采相同藝術成就

發布日期:
記者: 陳榮昌/金城報導。
點閱率:984

刻正於文化局展出的「3+1好友書畫創意邀請展」,四位書畫參展人:林愛華、宋河海、林素琴、陳清貴,或畫牡丹、或攻書法、或精撕畫、或擅繪竹,不同的書畫素材,相同的藝術成就。

高雄市國際文化藝術協會會長林愛華,目前任教於省鳳商工,精於牡丹繪畫的她,還是知名的古箏演奏家。林愛華表示,唸文化大學音樂系國樂組時,選修國畫後,便栽進牡丹繪畫領域,一畫三十多年。

林愛華曾跟著寫意派大師邵幼軒學畫牡丹達九年,也曾親赴各地一探牡丹風采,由於著重寫意,因此,她畫的牡丹與真花相似,但用色大膽,有紅有紫,與嶺南派的點墨畫法、朦朧色調完全不同。

為何愛牡丹?笑如牡丹、喜歡穿著牡丹旗袍的林愛華說:「因為牡丹是花中之王」。

執著書法筆墨創作與教學、二十年如一日的書畫家宋河海,現任職中鋼公司。宋河海書法得獎無數,有四十多次曾獲國內外書法比賽前三名,十多次獲得第一名的殊榮。

除擅書法外,早年宋河海還是畫佛像好手,之所以會畫佛像,與他的身體有關。宋河海說,三十歲時,開始洗腎,一洗二十年,長期洗腎,令他內心產生嚴重憂鬱,因此,他拜工筆畫家陳界民為師,學畫佛像,藉由畫佛像來沉澱心靈。

擅長棉紙撕畫的林素琴,師事台北長春紙藝中心資深教師龐紋琴,也拜師吳連敬學油畫,因此,作品中揉和撕畫與油畫特質,呈現獨特的風格。林素琴表示,製作撕畫時,先將棉紙染色,以前都要自己染,現在已有廠商代勞,然後,再將不同的棉紙,依作品內容撕貼於畫板上。如果貼錯了、做壞了,只要沾點水,將棉紙撕下,再黏貼上屬意的顏色棉紙即成。

林素琴認為,撕畫的特色就在於棉紙撕下時,所產生的各種天然纖維細絲,這種細絲,可讓畫作呈現不同層次的美感。不過,她也指出,由於棉紙沾濕時與乾燥後的顏色深淺不同,如何拿捏,就要靠個人功力了。

看畫展、外出旅遊,都是林素琴創作的靈感來源,最近,除棉紙外,她又加入綜合媒材,如包水果的纖維紙、各種樹葉,希望讓棉紙撕畫有更多種不同的發展可能。

喜歡畫竹、畫竹時間長達三十年的陳清貴,目前是專業畫家,跟隨台灣畫竹名師王瑞琮學畫竹多年。陳清貴喜歡竹的飄逸美感,尤愛鄭板橋所繪的竹,搖曳生風。

如何畫竹?欣賞竹?畫風、用墨大膽的她表示,竹要畫得好,要能畫出它的生命,要能看出風向,「竹會唱歌、跳舞」,陳清貴說,竹子是有生命的,因此,要能畫出迎風搖擺的生命感覺,才是一幅好竹作品。她也相信,只有心胸開闊豁達的人,才能畫出每一片竹葉的氣韻、每一隻竹子的生命。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