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門古樹保護區楊應雄盼規劃為旅遊帶李縣長實勘決先整頓再行設計
黃連木爛心而歷冬不凋,老榕樹蓊密而東北風息。金沙鎮斗門自然村是金門老樹最多的聚落,百多年前為防風而種植的「風頭樹」,已粗略規劃為「斗門黃連木及古榕保護區」。縣議員楊應雄希望這一處百年林蔭,可以南聯斗門溪,上接古棧道,與太武山連成一氣;北聯榮湖、金沙水庫,接文化園區、金龜山、馬山、山后,成為一個環狀的旅遊帶,而以樹區為生態和自然的體驗區。
斗門村境內,保存了許多老樹,以榕樹和黃連木最多。榕樹又叫正榕;黃連木又稱爛心木。以樹齡而言,這些樹木越百年而彌足珍貴;以材質而言,黃連木是「一級闊葉木」,木材優良。然而在林木森森處,現在卻是雜草叢生、蚊蚋群舞、蛛網密懸。因為沒有特別的規劃,附近有蚵殼、雞屎以及四處停放的農機,林木雖珍,條件雖好,卻不清幽。娃兒們常被蚊子叮得滿頭包。
金門縣長李炷烽昨日與眾會勘,共商改善之道,決定先以小怪手刨除雜草,再進行設計,然後再行動工;希望讓古樹區發揮功能,避免老樹成為蚊蟲淵藪,致人們心中欲除之而後快。
李炷烽表示,清理雜草的工程進行時,公務單位(林務所)必須派人盯著,不要陰錯陽差該除未除,不該砍卻砍。他說:若發生失誤,這項責任,我們是承擔不起的。
「斗門黃連木及古榕保護區」目前的管護單位是斗門里公所。區內有一水泥做成的告示牌,其上的說明內容如下:「樹種:黃連木三十三株。榕樹九株。」「栽植時間:三十二株於光緒(清德宗)十二年前(西元一八八六年前)所植;十株於民國二十四年所植。」「說明:此帶林木係祖先為防止風砂侵襲村落及為建設紀念而種植,俗稱『風頭樹』。」
在古樹區中,摻雜有柞木、魯班樹、榆樹等,甚至還有一株開滿紅的木麻黃。有些是百年老樹,有些雖樹齡未及,但別具特色,仍值得以珍木相視。
林務所︽老樹有情︾對古樹區的林木有如下的記載:「金門縣境內百年以上的魯花樹,全部聚集在斗門村(劉珍足)」「根據村中的傳說,在斗門的這些房舍一落成,這些老樹的枝葉也特別茂盛,好像是有感應要保護家宅而種的:::。(劉瑾瑜)」「這片黃連木林,真的好美:::經過整理:::相信會是享受森林浴的渡假佳地,但也希望我們在樹下乘涼話舊時,沒有忘記『保護他(它)們』是我們的責任。(劉瑾瑜)」
對於斗門古樹區的整理,林務所所長葉媚媚只有一項要求:「這些樹絕對不能被傷到!」她希望能保持自然原有的風貌。
斗門里里長王文鑫表示,他(代表村民)的要求很簡單,只要把雜蔓清除,設一些桌、凳,外圍要有地方停車,讓人們可以親近這些老樹。
交通旅遊局局長林振查與葉媚媚、王文鑫等人交換意見時表示,斗門古樹區「搆不上景點」。要進行整理,若只是除草,是很容易的事情,但後續由誰管護才是大問題,因為草除了還是會再生。眾人後來與李炷烽報告現況並相互討論之後,決定分階段進行整理,先除草,再設計。李炷烽對王文鑫表示,如果未來要有所施作,希望土地問題能先溝通好,不要做到一半,卻發生地主攔阻的事情。
縣議員楊應雄把斗門古樹區納入金沙鎮休閒旅遊的設計藍圖中。他認為,斗門(太武山)古棧道、斗門溪、斗門古樹區、榮湖、文化園區、金龜山、馬山、山后(五虎山、楓香園、屏東)到太武山,可以規劃成一個環狀的旅遊帶。斗門古樹區在其中可以扮演生態和自然的體驗區,吸引一些熱愛自由行的青年朋友到此徜徉。他對此區的基本態度和意見是:「初步的構想,必須先保育。可以先做為學校單位的教育園地。」
斗門古樹區未來由誰管護仍有待溝通。是養工所?林務所?里公所?還是社區?不論由誰來管理,最重要的是避免老樹不會遭到任意或無心的傷損,這是與會者許多人的期盼。昨天參與會勘的人員還有交通旅遊局交通行政課課長陳全河、林務所經理課課長陳松榮、建設局農林課課長楊慧明、工務局工程企劃課技正許正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