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湖鎮花蛤季坑道影像展打頭陣
以「白金蛤」為主角的金湖鎮「花蛤季」,今年將以蔡顯國的坑道影像展打頭陣。蔡顯國專攻黑白攝影,「黑白」配「白金」成了今年花蛤季的一大特色。
他選擇「成功坑道」做為展示場,走入岩壁嶙峋隧道,一張張經典的臉孔與轟轟烈烈的歲月在此與花崗岩合榫,相得益彰,有如天造地設。
「成功坑道」與「成功戰鬥坑道」有孔道相通,但前者為軍事要塞,後者為民防基地。成功坑道全長數百公尺(蔡顯國估約二百公尺),正面原有兩個入口,但右側入口已遭固封。
由左側入口進入後,會先經過一個轉折,沿二十三級階梯而下,漸入地底,一路上會有由岩壁滲出的泉水滴溜溜墜下,沁涼而有聲。階梯之後是一段斜坡,左側的叉路有「第三戰防砲」的射口。由主道右轉則可繼續深入地道,大約走十八步,左側會有第二個射口。沿地道走九十多步,左轉是七級階梯,走幾步路後,就必須右彎。再走一百二十多步,又有六級階梯向下,然後就會進入有以水泥護體的地道。下坡之後,左側有九○高砲的射口。順著主道右轉之後直行,每隔一段路,左側就會有歧路通往射口,共有三個。繼續沿路前進,先左,再右,就可以由後面的洞口離穴,洞外另有高大的軍事掩體。
蔡顯國表示,曲曲折折的成功坑道,就像是一條蜷伏在地下的龍,每一個歧出的射口,就像探出去的龍爪。坑道在平面是蜿蜒的,在立面也是高高低低的,非常具有立體感,他覺得這樣的坑道,本身就已經是一種空間的藝術。
童年時,蔡顯國就曾參觀過成功坑道,留下深刻的印象。很久以前,他就想以坑道做為展示場,如今在金湖鎮公所的協助下,終於有機會實現這個初衷。他利用坑道中的射口、轉折處、叉道,展示四十吋大的攝影作品。
為了用成功坑道舉辦攝影展,金湖鎮公所已派出幾十次人力清理現場;蔡顯國表示,至少出動了二個連隊的人力,非常辛苦。
蔡顯國這次要在坑道展示的攝影作品約有二十多幅,他以「金門人」為主題,但不為每幅作品預設名目,希望觀眾用自己的觀點去解析照片的內涵。
四處采風,蔡顯國曾捕捉過各地的萬種風情,但最令他感動的畫面,還是金門這座島嶼和生長在島上的父老兄弟。他表示,在家鄉按下的快門聲,始終是順暢而悅耳,那是因為被攝者充滿自然流露出來的真誠容顏。
在展出的作品中,畫面中有人與牲口的對話,有婦人在挽臉,有戰士們的留金歲月:::,題材是生活的,人物是平凡的,但那一段共同的歷史卻是特殊的、可歌可泣的,呈現的方式則是既深刻又多情。
蔡顯國出生於瓊林,今年甫在泉州「失落的島嶼攝影展」獲得首獎。金門詩人畫家許水富形容蔡顯國是用攝影寫日記的生活描述者。他說,在蔡顯國的鏡頭下,有「荒墟故事」、有「戰爭留下的符碼」、有「末代纏足的境遇」;「有嚴肅」、「有情愫」、「有熟悉的平凡」。
成功坑道過去是鋼鐵般的工事,後來變成荒亂的黑洞,如今又變成「金門人」攝影展的展覽館,走入坑道石室,可以體會時空定格,記憶與隆隆砲聲交接的幽邃境域。
金門人攝影展的正式展出日期是在五月三十日(下星期一)。不過,為了不要浪費寶貴的周末假期,蔡顯國決定本周六(五月二十八日)就讓民眾自由入場參觀;開幕式的時間則維持不變(五月三十日下午三點)。他表示,不要因為狂風暴雨而駐足不前,在坑道裡連砲轟都不怕,何愁雷雨?
如果有人在展示的作品中找到自己或是至親,蔡顯國將會贈送一張照片給照片中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