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金門現代恩主公胡璉」專題系列報導之三 胡璉將軍為金門奠下長治久安基礎

發布日期:
記者: 陳榮昌/專題報導。
點閱率:914
字型大小:

胡璉不但是一位偉大的軍事家,對金門人來說,他更是鄉親心目中的「恩主公」,因為他任內的各項建設、行政措施,為金門奠下長治久安的基礎。

一張桌子,一架書櫃,一具單人木床,本著「即說即做,實情實報,不發牢騷,不誤時間」的實踐信條,胡璉,讓金門「防務由虛而固,形勢由危而安,財用由儉而豐。」

高粱換糙米,是胡璉的第一項德政。

早年,金門土地大都是旱田,無法種水稻,鄉親每年都只能種地瓜、花生,遇到年歲不好,生活便陷於困境。為富裕農村,胡璉鼓勵農民種植高粱,再用高粱換大米,以一斤高粱換一斤糙米方式,讓農民們從此有米可吃,糙米吃不完的還可以賣到市場,不但富裕了農村,也改善了農民的生活。

協助農民養豬,是他藏富於民的另一項作為。

當時金門民眾貧困,沒有錢買豬仔,胡璉便無息貸款給農民買豬仔,等豬隻養大賣錢後再還給政府,如果豬仔於三個月內病死,只要砍下豬腳繳回,還可免還借款。一年以後,金門豬隻日多。沒幾年,豬隻數目已超過島上人數。

金門教育普及,也要歸功胡璉,如果不是胡璉的用心,就不可能奠下今日如此堅實的教育基礎。

為推廣中等教育,胡璉將金中和金東中學兩所私立學校合併,並改由縣政府辦理,學生衣食完全公給,設備及教員都由軍隊支助。他還爭取經費籌辦省立中學,於是圍繞著中正堂,一月一間教室的方式,一年建成十二間,中學的規模便漸漸呈現。

由於金門季風強烈,門窗震動厲害,影響教學品質,胡璉於是將學校晨操改為搬運石塊,親自率領司令部和全校師生扛石築牆擋風。胡璉說:「陶侃運甓,我們運石,時代不同,意義相等。」

小學教育方面,胡璉鼓勵所屬部隊興建學校,於是,由郝柏村上校設計督導,利用構築砲兵掩體的剩餘材料,完成「柏村國民小學」;王多年軍長率所部,在溪邊、鵲山間興建「多年國民小學」;馬安瀾師長在陽宅興建「安瀾國民小學」;雷開瑄師長在小徑、雙乳山完成「開瑄國民小學」。隨著一間間學校的落成,部隊興學的故事,成了金門教育史冊上,最溫馨的一頁。

造林,可以說是胡璉對金門的百世功業。

早期金門樹木極少,地表光禿、風沙瀰漫,整個自然環境極差。為改善金門環境,胡璉開始進行造林計畫,造林工作主要靠部隊的力量,沒有軍令持續的推動,就不會有今日造林的成果,因為造林的成功,金門從此變成一個適合人居的地方。

胡璉在「金門憶舊」以︿遍栽楊柳三千里﹀為首篇,展現對造林的重視。在光禿的土石間造林,談何容易?「樹苗不聽命令,一批一批運來,一批一批死去。」

胡璉後來發現台灣海邊有一種木本的「印度田青」防風樹,於是,在專家的協助下,成功移植到金門,開啟造林計畫的第一步。

民國四十一年,胡璉開始引進木麻黃。部隊先挖好土坑,土坑深及人高,面積可容二人,然後填上污泥,並植上田青,再栽木麻黃。兩年後,砍去田青,木麻黃即可臨風搖曳,成為護島育民的第一線尖兵。

胡璉在金門造林的用心,透露出他對金門這塊土地真誠的愛。今天,金門地區不但已經變成「海上綠洲」,更變成「海上公園」;從一座不適合人居的荒島,變成現在適合養老的地方,追根究底,造林成功是主要的原因,這是胡璉對金門的百世功業,當鄉親享受倘佯於金門島上的遍地綠蔭時,都應該牢記、體會,胡璉將軍以及曾在島上戍守過的老兵們,他們付出的用心與恩澤。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