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市售疑似大陸食品不合格率逾二成二
小心黑心食品!藥檢局公布「端午節前金門市售疑似中國大陸產製食品之衛生檢驗結果」顯示,驗出過量防腐劑、漂白劑、過氧化氫(雙氧水)殘留,與禁用之人工甘味劑,不合格率高達22.4%。金門縣衛生局已要求不合格商家限期改善,同時提醒消費大眾慎選食品,以免吃出問題。
金門四面環海,加上自金廈實施小三通後,縱然在正常管道下所進口的貨物需經過檢驗,但是走私貨猖獗,而走私的食品大都是未經過檢驗的,且其包裝食品的標示大都不符法令規定。在如此的狀況下,大陸貨品源源走私到金門,甚至由觀光客再帶往台灣,對金門觀光形象的傷害很大。
根據藥檢局六月十六日公布「端午節前金門市售疑似中國大陸產製食品之衛生檢驗結果」顯示:在香菇、金針、蜜餞、蝦米、干貝、蛤乾、魚翅、糯米、黑糯米、蘿蔔乾、筍乾、花生、栗子、養殖魚蝦等五十八件檢體中,有十三件不合格,不合格率高達22.4%。在金門地區購買的這些乾貨中驗出過量防腐劑、漂白劑、過氧化氫(雙氧水)殘留,與禁用之人工甘味劑。
衛生局表示,公布檢驗結果是為了保障消費者權益,不符合規定的包括:金針二氧化硫過量、李餅、加應子含有禁用之甘精、蝦米二氧化硫過量、干貝違規使用雙氧水、蛤乾防腐劑過量、魚翅違規使用雙氧水、糯米添加漂白劑等計十三項不合格。
衛生局表示,這些檢驗結果及商家資料都登載於衛生局網站(www.kmhb.gov.tw衛生局首頁|健康資訊|藥物食品衛生|食品衛生管理),消費大眾可上網查詢。針對這些商號會依食品衛生管理法第十條之規定限期改善,也特別強調屆期未改善者,將處以三萬元之行政罰鍰。
有鑑於黑心食品戕害健康甚鉅,縣衛生局特別籲請消費大眾要選購完整標示、包裝良好的合格食品,千萬不要購買來源不明(無完整食品標示)的食品,尤其是走私食品更需小心,才能確保其衛生安全,也才能吃的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