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正氣在江西老兵李隆昌筆書萬言話胡璉

發布日期:
記者: 張建騰/專題報導。
點閱率:1,059
字型大小:

「沒有江西一甲一兵,即沒有胡璉第十二兵團;沒有胡璉第十二兵團,即沒有金門古寧頭大捷。」老兵李隆昌以「正氣在江西」為題,寫了一本萬言書,介紹江西的「一甲一兵」。他說:「第十二兵團戰死者的鮮血,生存者的汗水,灑遍了金門每一寸土地,灌溉了今天花紅柳綠的金門。」

據李隆昌︽正氣在江西︾所載,民國三十八年,胡璉奉派第二編練司令官,國防部賦予「第十」、「第十八」、「第六十七」三個「軍番號」。指定補充兵源的地區為浙江、福建、江西。胡璉在浙江、福建兩省求兵受挫,「一兵一卒都沒有徵到」。江西省主席方天則支持他在省內補充兵源,只要他能想出很好的徵兵方法。

胡璉仿古代府兵制的方式徵兵,做法為:「一甲一兵、一縣一團、三縣一師、九縣一軍。」他以每十二戶為一甲,每一甲推出一人當兵;服役兩年,依次輪流。三月中旬以後開始徵兵,五月初即成軍。他又在江西設立「怒潮學校」,所培育的優秀青年,為臺灣作了很大的貢獻。

五月中旬,國防部恢復「第十二兵團」的番號,下轄第十八軍、六十七軍(以第十軍撤銷後併入)。第十二兵團在福建長汀曾圍剿叛軍李漢沖三個保安團,俘敵二千餘人;在廣東平遠又擊敗叛軍練惕生,俘敵二千多人。

第十二兵團在廣東擴編後,成立了第十九軍,以全軍增援金門及登步。第六十七軍支援舟山,遭遇登步戰役;第十八軍、第十九軍進入金門布防,遭遇金門大戰。

胡璉的兵源,主要得自江西。李隆昌引述胡璉的評語說:「『一甲一兵,一縣一團』的徵兵辦法推行之日,令行無阻,民樂效命。……迄至撤軍為止,江西曾無一保一甲之叛變……。」又引覃章宏將軍的評語說:「如果沒有兵源……古寧頭戰爭的勝負……歷史恐怕也要重寫。」

李隆昌在︽正氣在江西︾的結語中表示,江西青年用淚水、汗水、血水寫下金門古寧頭、金門大二膽、定海登步島的三戰三捷。他說:「這是事實,是史實!」李隆昌自己就是「一甲一兵」中的一個老兵。金門大戰時,他曾參加作戰,從觀音山、安岐、埔頭、林厝、南山、北山一直到古寧頭戰爭結束。戰後又曾駐防「大擔(膽)島」的北山八個月。

「正氣在江西」出自羅卓英將軍的詩:「正氣在江西,吾言洵足信;四百萬青年,人人勇而任。」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