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成綠洲金門造林大政歸功胡璉
海上成綠洲,島上衍長城。胡璉出軍令,木麻黃服膺。胡璉將軍的忌日是每年的六月二十二日,年年此時也正是木麻黃開花的季節。紅紅的花開滿細細的枝條,彷彿在宣揚其功勛。木麻黃能成為金門的綠色長城,還是要歸功於胡璉。
胡璉生於民國前五年(農曆十月十二日),今年十一月十三日是他的百年誕辰,昨日則是他的忌日。胡璉對金門的貢獻是全面性的,影響最深遠的事功包括造林。
胡璉在︿遍栽楊柳三千里﹀一文中提到,民國三十八年十二月,蔣宋齡女士到金門勞軍,感到「狂風怒吼,寒砭肌骨」,再三叮囑金門必須造林。三十九年,蔣中正巡視金門,又面示:「金門應即栽樹積水。」從此,造林成了建設金門的「大政」。
根據胡璉所述,當時太武山是石山濯濯,雙乳山等地則是白沙赤土。原因是:前有鄭成功伐木造船,後有日本兵「刨根割叢」;國軍進駐,軍民又爭相割取草莖做為燃料,導致寸草難生。為了恢復金門「海上綠洲」的本來面目,胡璉積極推動造林,但因東北季風太強,不論怎麼澆水灌溉,所有的樹苗都拒聽「將軍令」,這讓胡璉心灰意懶。他說:「軍人………可以攀高山,越大水,破強敵,陷堅陣。一提起造林………(卻)幾乎是絕望了。」
民國四十年,胡璉在旅途中發現「印度田青」,請教過專家後,認為可以做為木麻黃的先驅樹種。胡璉便下令在造林時,先挖一人深的大坑,然後填污泥;先植田青,再栽種木麻黃;兩年後再砍掉田青。田青可以供應根瘤菌給木麻黃,由地下幫助木麻黃存活,是木麻黃的「褓姆」。民國五十二年,金門地區的樹木已經森森成林;六十一年,胡璉再回金門,太武山已經是「青蔥耀眼,大地盡碧」。如今,金門的木麻黃已經可以生生不息,只要沒有人為、無情的破壞,可以自我繁衍。
胡璉的功業,有情有義的金門人至今仍感恩;不過,木麻黃的功勞,就未必受到世人重視。金門的木麻黃就像是不居功自傲的「大樹將軍」,與胡璉將軍,與東漢的馮異(大樹將軍)同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