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知名詩人鄭愁予情歸浯江
國際級知名詩人鄭愁予「達達的馬蹄」不再是「美麗的錯誤」,昨日的「情歸浯江」之旅,讓他不再是過客而是歸人。鄭愁予也在受頒贈金門縣榮譽公民證時指出,金門是台海兩岸的「中心」,他至盼能貢獻棉薄之力,讓金門不再是「離島」,而是扮演兩岸交流平台的「中心島」。
為了迎接詩人鄭愁予、余梅芳夫婦落籍金門,縣府昨日安排了隆重的歡迎儀式,縣長李炷烽並頒贈「金門縣榮譽公民證」,歡迎兩人「情歸浯江」。包括立委吳成典、辦公室主任李炳團,鄭氏宗親會理事長鄭藩志、理監事成員,以及縣籍畫家李錫奇、詩人古月夫婦、居中聯繫協調的鄭珍、明道文藝社長陳憲仁、彰師大國文系教授張麗珠、作家石德華、金門旅台畫家陳瓦木、彰化市青春合唱團團長林秋香夫婦、縣籍報導文學作家楊樹清等人均在場觀禮。
李炷烽在致詞中以「我愛金門、情歸浯江」開場,並表示,雖然金門下了一個禮拜的雨,但內心卻認為這是個陽光普照、光彩亮麗的一天。他認為,鄭愁予夫婦選擇回到地圖上可能連看都看不到,先人(鄭成功)曾建立的金門來落籍,不但是金門的榮幸,也是鄭家宗親的驕傲。
李炷烽說,希望縣府能做好一切準備,未來夫婦兩人工作告一段落之後,可以到金門來長住。也盼鄭愁予能以詩作凸顯金門的特殊性,讓世人更深入認識金門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鄭藩志表示,鄭氏宗親得知宗長鄭愁予即將落籍,都感到欣喜若狂。昨日上午還一度擔心天候不佳無法成行,幸賴老天幫忙與先祖鄭成功庇佑,讓一切順利進行。鄭藩志表示,縣府想以鄭成功為素材,串連大陸石井、金門、台灣與日本,形成一條旅遊線,雖然中間還有許多困難尚待克服,但對縣府的努力與用心表示感激,也盼構想早日實現。
吳成典則表示,過去聽過太多人盛讚金門,說自己愛金門,但看了鄭愁予夫婦以具體行動來實踐,才知道什麼叫做愛金門。他認為,鄭愁予對金門的這份深刻而無與倫比的愛,是任何物質、金錢都換不來的。
李錫奇指出,金門給人的印象一直停留在「貢糖、菜刀、高粱酒」的刻板印象,希望從鄭愁予落籍以後,能徹底扭轉這個觀念,讓金門不但有這三寶,還是個很有文化的地方。
李錫奇並以朱熹為喻,認為鄭愁予的落籍就像朱熹教化金門一樣,希望百年以後能在歷史上留名,也希望縣府繼續鼓勵更多藝術、文學、音樂等大師來金,改變金門的氣質。
對各界的盛情歡迎,鄭愁予說,這是他生平最感快活的一天,將以作品來紀念這難忘的日子。鄭愁予並表示,他就像不同形式的討海人,能回到先祖耕耘過的土地,令他內心澎湃,因此他以「歸」籍來形容,更感謝縣長李炷烽、鄭氏宗親以及各界以熱情接待遠方歸來的遊子。
過去曾在詩作裡寫出「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我不是歸人,而是過客」,但這次,鄭愁予說,他是「歸人」,不再是「過客」!他說,在歸籍之前,他對金門已有許多期盼,也常用作品為金門祝福。他一直認為,金門是當前台海兩岸最重要的地方。
鄭愁予說,事實上,台灣海峽是台灣的命脈,鎮日高喊「愛台灣」口號的人,如果不愛台灣海峽,又如何愛台灣?他認為,海峽之間的金、馬、澎三島,構成了一個中心,尤其金門,從歷史中得到的教訓,比兩岸任何地方都多,也對當前局勢看得最清楚。過去,金門在兩岸經濟起飛時,籠罩在戰爭陰影下,錯失了發展機會,在地有為青年也紛紛離去,使得金門成為「年輕人離去的島」,令人相當遺憾。
鄭愁予強調,中華民國有了金、馬、澎才是個完整的國度,三離島的地位相當重要,而金門更將扮演歷史性的重要角色。他對縣長李炷烽的施政理念相當認同,他說,鮮少見到一位時時以地方為念,喜好藝術、文學,又以經濟、文化作總體考量的「父母官」,他樂於加入這個陣容,也願意為這塊土地,盡自己的一點棉薄之力,讓金門扮演兩岸和平交流平台,更盼金門能成為一個不再有年輕人離開的「中心島」。
昨日的榮譽公民證頒贈儀式簡單隆重,儀式結束後,一行人轉往金城鎮戶政事務所辦理戶籍遷入相關手續,金城鎮公所秘書黃耿銘等人特別前往陪同。不到十分鐘,鄭愁予就從戶政員手中接過更新後的戶口名簿與身分證,一行人並於鎮公所門前合影。育英托兒所小朋友在老師及彰師大教授張麗珠的指導下,圍著鄭愁予夫婦高喊「鄭爺爺您回來了」,讓兩人相當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