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籍金門鄭愁予自比是歸人不是過客

落籍金門鄭愁予自比是歸人不是過客
客居美國長達三十七年的詩人鄭愁予,昨天展開「情歸浯江」之旅,將戶籍遷到先祖鄭成功足跡所過的金門,並以延平郡王第十五代裔孫身份,虔誠前往位在金城夏墅的延平郡王祠祭祖,並向明石井鄭氏祖墳上香,表達做為後人慎終追遠的情懷。
鄭愁予及夫人余梅芳,昨日上午在金門縣長李炷烽、立法委員吳成典、文友李錫奇、古月夫婦、石華德、張麗珠等陪同,前往夏墅延平郡王祠祭祖時,鄭愁予說,「我是屬於金門的」。鄭氏宗親會理事長鄭藩志和許多鄭氏宗親也到場參與。金門縣宗族文化研究協會總幹事吳秀嬌,並偕同夫婿蕭永奇,將編修的「南安石井鄭氏族譜稿」贈送給鄭愁予收藏。
金門縣宗族文化研究協會有鑒於鄭成功與金門的密切關係,參考石井本宗族譜、大陸出版的鄭成功族譜三種,以及相關文獻整理編輯成「石井鄭氏家譜」一冊,並在鄭愁予於延平郡王祠祭祖儀式之後,由該會總幹事吳秀嬌代表贈譜,希望經由族譜串聯起詩人的鄉誼與宗情,並表達對蜚聲國際的詩人、鄭成功的裔孫鄭愁予入籍金門,熱烈的歡迎之意。
本名鄭文韜的鄭愁予,先祖出自福建南安石井,為明延平郡王十五代裔孫,清初鄭成功與戚繼光的後裔受清廷招移徙河北,因此,鄭愁予於一九三三年在山東濟南出生,定籍河北寧河,而鄭成功在金門從事抗清復明大業,因此,他早與金門結下歷史情緣。
第六次造訪金門、並將戶籍遷金門的鄭愁予表示,這次是歸人、不是過客,金門的古厝、戰地和友情深深吸引他。他也表示,以前到金門,停留在遊覽風光、飲宴,如今成為金門人,希望有更多時間觀察金門的一草一木、一石一水,為金門的文化奉獻力量,也希望小三通的金門成為兩岸和平交流的平台。對於金門在縣長李炷烽主政,文化氣息已經開始濃厚,並冀望經濟繁榮帶給縣民更大福祉和高水平生活。
曾任教於美國耶魯大學、國家文藝獎、中國文藝協會文學詩歌類榮譽文藝獎章、「文訊雜誌」票選為當代最受歡迎詩人的鄭愁予,一九六七年至二○○四年之間,共五度造訪金門,並留下五首詩作:金門集、飲酒金門行、煙火是戰火的女兒、八二三響禮炮、大膽島童謠,表達出對金門島的深深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