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獲聘為金技講座教授鄭愁予盼發揚人文學科

發布日期:
記者: 陳榮昌/金城報導。
點閱率:669
獲聘為金技講座教授鄭愁予盼發揚人文學科

獲聘為金技講座教授鄭愁予盼發揚人文學科

「詩,不是重心,詩人,才是重心」。鄭愁予昨日輕鬆走訪各地,他認為詩人本身必須具有特別的氣質,因為,能否寫出真摯的作品,關鍵在於詩人的氣質。他也指出他個人寫詩的風格,沒有完全浪漫,也沒有完全寫實,是抒情詩,但卻是以知性的手法處理。

「我打江南走過/那等在季節裏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東風不來,三月的柳絮不飛/你底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響,三月春幃不揭/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緊掩/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一首「錯誤」,讓鄭愁予譽滿詩壇,也成為強說愁的青春年少,最浪漫的記憶。

談起詩,鄭愁予表示,任何一個民族都有詩,中國詩的起源,要追溯到二千六百年前的詩經。他指出,傳統的詩以言志為主,現在的詩則重在抒情。

鄭愁予認為,「詩,不是重心,詩人,才是重心」。他強調,詩人本身必須有一種特別的氣質,才能寫出真摯的作品,他說,有的人雖可透過文字修練、技巧雕琢,寫成一首「詩」,但缺乏詩人的氣質與抒情的內涵,終究不能成詩。

鄭愁予表示,不同的情緒下,寫過很多不同的作品,當下在金門,長詩「衣缽」,最能訴說他此刻的心境,這首長詩,是為時代而寫,也是他個人真性情的流露。

對於一般人喜歡以「過客」、「歸人」看待形容像他這樣的人,鄭愁予說,這是屬於政治性、而不是文學性的,也沒探討人性本質的一種說法。他強調他是台灣人,但不是在台灣出生的台灣人,而是一出生就是中華民國國民的人,也許是這樣的出生背景,才會讓人有那樣的認知。

鄭愁予指出,他的詩,沒有完全浪漫,也沒有完全寫實,這也是他一向的風格。他說,他的詩是抒情詩,但處理的手法是很知性的,他處理的技巧不純然是中國的,有很多是西方技巧,只是大家看不出來,這就是知性的過程,但究其本質,卻是抒情的。

對於獲聘為金門技術學院講座教授,鄭愁予感謝之餘,也認為金門技術學院的前途光明無限,他希望該校能由金門放眼世界,成為屬於金門本地的完善大學。

鄭愁予表示,當各地的學術界都形成各種勢力,明爭暗鬥之時,金門仍是塊純潔的淨土,在這裡辦高等教育,成為教學與研究合一的完全大學,可能性很高,他相信目前的金門技術學院,將是這所完全大學的基礎。

鄭愁予希望在科學之外,發揚人文學科,他認為,由宏觀的歷史角度來看,金門有非常深厚、悠久的文化基礎,這趟金門返鄉之行,遇到很多在地作家,看到很多地方出版刊物,讓他非常動情,這就是金門的特色。他說,講座教授是一項頭銜,以後有機會的話,可能會在金門開設文化、文學方面的課程。

金門技術學院校長李金振則表示,能聘請鄭愁予這樣的文學大師為講座教授,是該校的一件大事,未來鄭愁予除繼續從事文學創作外,還可在該校開課,並由他本人決定課程名稱,李金振指出,該校刻正規劃興建國際學人宿舍(楊忠禮園),總經費新台幣四千多萬元,其中,二千萬元係旅馬來西亞金僑楊忠禮捐獻,不足部分則由教育部補助,該校將會為鄭愁予安排宿舍,方便來金進行教學、研究工作。

李金振說,鄭愁予在城中演講完後,他特地發講座教授聘書給他,鄭愁予也欣然接受。李金振表示,講座教授雖一年一聘,但可續聘,地位較教授崇高,他認為這是一個好的開始,也會透過鄭愁予,相繼說服鄭愁予的好友高行健等人來金,進駐金門技術學院。

據瞭解,鄭愁予是該校第三位講座教授,第一位是外文系教授漢貴恩,曾為國科會講座教授,後來經金門技術學院聘為講座教綬,教授英語測驗,目前已離校,現為美國西佛羅里達大學的講座教授,同時也在美對該校學生進行同步遠距教學,一周二天(周四、周六),這學期四學分,下學年為八學分。

第二位講座教授為陳雲潮,為IBM高級工程師,原為台北工專電子工程系主任,到美深造後,就留在IBM當高級工程師,後在紐約大學任教,金門技術學院希望借重其實業經驗,讓該校學生理論與實際結合。

第一位講座教授漢貴恩係二年前聘任,陳雲潮、鄭愁予則是今年新聘講座教授,李金振相信以後會有越來越多的講座教授進駐校園。 

在昨日走訪過程中,金門陶瓷廠長石永和等人力邀鄭愁予在陶胚上題字,鄭愁予以擅寫詩但不擅寫字婉拒,因盛情難卻,他還是寫下「最美的形式,給予酒器」、「情歸浯江、落籍金門」二句文字,提供廠方珍藏。另外,也在金酒公司董事長李榮文、省府委員陳滄江陪同下,參觀製酒過程。中午並接受鄭氏宗親會午宴,與理事長鄭藩志等宗親話家常。稍後於傍晚搭機離金,隨即趕赴花蓮、大陸西安後,返回美國。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