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作俱佳基隆東信國小舞出唐詩新味
唐詩「新」唱,怎個「新」法?除了用「唱」的,還可以用「跳」的!昨日來金表演的基隆市東信國小,就是以動態的扯鈴、跳繩、陀螺、舞蹈,舞出唐詩「新」味。
東信國小學生們除了昨晚假文化局演出「中華兒女唱唐詩|2005年詩歌樂舞金門VS永和篇」,也於昨日下午拜會金門縣政府,並到大同之家表演,與老人小孩們同樂。
「中華兒女唱唐詩─2005年詩歌樂舞金門VS永和篇」今天上午九時續將於金沙國小、十一時在金湖國小示範演出。
是項演出活動係由金門縣文史工作協會主辦,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金門縣政府、台北縣永和市公所指導,基隆市東信國小、金門縣書法學會承辦,台北縣金門同鄉會、張繼遠市民代表辦公室協辦,柳松柏導演工作室企劃贊助。
昨日東信國小師生三十多人 ,在金門縣文史工作協會理事長張火木、隨隊老師劉木蘭等人率領下,前往縣府拜會。
因縣長另有要事外出,由文化局長李錫隆接待。李錫隆除熱誠歡迎東信國小師生到訪表演外,也希望透過該校精彩生動的唐詩新唱演出,為地區讀經唱經注入新的生命力,帶來新的啟發。張火木則期待經由這項平和的唱詩活動,讓戰地金門,永遠走向和平。
在東信國小任教十五年的隨隊老師劉木蘭表示,此次來金表演的學生係該校民俗班同學,因參與柳松柏舉辦的「唐詩新唱」比賽,而與金門縣文史工作協會、台北縣金門同鄉會結緣,也才會分別應邀到金門、台北永和表演。
擔任民俗班導師的劉木蘭指出,該校成立民俗班已十年,四至六年級各成立一班。學生除一般教學外,也學習扯鈴、跳繩、陀螺、舞蹈等民俗技藝。過去,唐詩新唱大都是靜態性的,他們刻意結合扯鈴等動態表演,沒想到效果相當不錯,也讓許多人一改對唐詩吟唱的刻板印象。
去年該校代表台灣到香港參加「全球華人經典誦讀大賽」,榮獲冠軍,今年七月底又將代表台灣赴北京衛冕。
「唐詩新唱」原作曲人柳松柏、主唱人趙雪芹,近十年來在國內各中、小學及幼稚園推動「唐詩新唱示範教學」校園巡迴演講,以及種子老師培訓工作,讓「唐詩新唱」蔚然成風,而東信國小以古意十足的唐詩,搭配活潑趣味的民俗技藝表演,更讓老祖先的文學智慧重獲新生。
昨晚於文化局表演的節目內容豐富,主要有:大家來唱三字經、回鄉偶書、池上、勸學、黃鶴樓、秋夕、金陵圖、楓橋夜泊、江南逢李龜年、貧女、鳥、長恨歌、金陵酒肆留別、無題、江南春、兵車行,不同的表現方式,不但一新觀眾耳目,也帶給觀眾嶄新的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