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嚴開放以來地院:近年民刑事案件不斷攀升
金門原為民風淳樸的戰地,但自解嚴開放以來,不論是政治或經濟環境,均產生鉅大的變化,而社會風氣及人文素養等,也已大不如前。
為了解金門地區與全國各地,民事訴訟類型及辦理概況之差異情形,金門地方法院在就民事第一審訴訟事件種類觀察中,九十三年金門地區民事第一審訴訟終結件數為一百八十八件,全國總終結件數為十八萬七千七百三十八件,平均每萬人之民事第一審訴訟終結件數,金門地區為三十九點一七件,較全國平均之八十二點七四件少五十三點五七件,亦即少一點八四倍之多。
金門地方法院指出,或許是因金馬地區民風較溫馴,且歷經四十餘年的軍事管制,至民國八十一年始終止戰地政務,民眾習於逆來順受,不善主張個人權利,所以各類民事案件均比全國平均為少,但近年來地區民刑事案件受理件數卻也不斷攀升,值得大家警惕。
至於在所有權方面,金門地區平均每萬人為六點九八件,卻比全國平均的三點零一件高出三點九七件,超過一倍多。金門地方法院認為,主因是解除戒嚴後,民眾依「金門、馬祖、東沙、南沙地區安全輔導條例」,提起確認土地所有權存在之訴案件暴增所致,歷年來均居高不下,這是戰爭所遺留下來的問題。其他訴訟種類金門地區平均每萬人件數均比全國平均每萬人件數為低。
金門地方法院指出,金門地區近年來由於社會型態的快速演變,民事案件質與量歷年來均呈現不斷成長的趨勢,而訴訟種類也深受影響而產生變化。由於時代的開放多元,開放觀光之後,金馬百姓對土地空間價值的觀念遠深於以往,並直接導致了地價的飛漲,使得土地登記問題成為居民之間,甚至是百姓跟政府或軍隊之間主要紛爭的來源。
此外,強勢的台灣資本主義文化與流行文化,更是因此席捲金馬地區,幾乎所有在台北見得到的娛樂消費型態,都在地區以具體而微的型態出現,世俗化的結果,直接導致了地區本土文化的認同危機。而社會型態的快速轉變,家庭結構的日趨簡化,生活步調的緊湊,人與人之間的情感變得越來越疏離,就算是家人與家人之間,也復如此。
金門地方法院認為,社會的緊湊腳步,使人們急於追逐名利與財富,逐漸忘掉了許多原該珍惜擁有的東西,就如親情便是,因而無形中造成社會上離婚案件越來越多,親子關係的問題重重。而商業化的結果,人們的誠信出現危機,於是放眼所見,舉凡日常生活所需、人情往來、消費借貸,均成了訟源。因而讓社會安寧,風俗敦厚,訟源自然減少,唯有不論政府或人民,均應為打擊犯罪塑造安寧社會而全力以赴,我們的社會才會更祥和、安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