詐騙手法讓人防不勝防縣府特別公布常例
「退還行動電話保證金」、「假郵件招領」、「退稅詐財」::,你知道現在歹徒最常見的詐騙手法嗎?如果遇上,又該如何來因應,縣府為了防止民眾遭詐騙,特別公佈常見詐騙案例犯罪手法及預防方式,提醒民眾多加注意,多一份注意,少一分損失。
縣府表示,現在由於時機歹歹,歹徒詐騙手法推陳出新,讓人防不勝防,不過民眾只要謹記「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做任何事情先多作思考,或是遭遇困難或威脅可以多向好友諮詢,或求教警政單位,或許一堆「諸葛亮」,就可讓詐騙手法無法遁形。
常見的詐騙手法,第一招就是「退還行動電話保證金」,詐騙集團假冒電信業者名義,發出以下簡訊:「××用戶提醒您,您的行動電話保證金,尚未辦理領回,將於今日截止受理,請洽台北總營運處0952::。」此時不要回電話,因為這通簡訊並不是由電信業者發出,而是詐騙集團的新花招。
另外,這一招還有其他變化招數,即自稱「服務專員」接聽電話,播出背景音效(常為鄰近人員接聽電話、電腦鍵盤敲打、人員走動及電話鈴聲等)。服務專員要求來電者提供姓名、電話、個人身分及帳戶資料。並以「資料與電腦登載不符」要求對方帶提款卡至提款機,進行「金融系統確認身分」手續,誘騙轉帳。
而預防因應之道,民眾對不明來電或簡訊,切勿依對方指示回電。請將所獲資訊(簡訊來源、電話號碼、內容)向165或110專線舉報。自備通訊錄,將常用電話號碼(往來金融機構、電信公司、學校老師、第二聯絡人)等抄寫置皮包或家中備用。(不建議輸入手機內,以免因遺失遭歹徒利用)。
第二招,則是「假郵件招領」或是「退稅詐財」,詐騙犯罪手法─歹徒以「郵局」名義,電話通知被害人:「所得稅退稅憑證經以掛號方式未寄交當事人,已退回郵局。」並提供「假財政部行動電話─0938::」,告知被害人,必須以操作提款機方法,將退稅款匯入帳內。令被害人將轉帳明細撕毀以免個人資料外洩,使被詐騙民眾不起疑心。
預防因應之道,民眾要謹記,國稅局不會以電話通知退稅。退稅郵件不會再退回郵局,亦不由郵局負責通知退稅。退稅必定是親自到銀行辦理存入退稅憑單或是在報稅時即已指定轉入帳號,絕不會用提款機辦退稅。
「中獎詐騙」也是常見的詐騙伎倆,歹徒會以「民意問卷調查公司」名義,打電話向民眾詢問「○○科技實業有限公司」的商品,並提及該公司將於台中世貿辦理參展活動。隔2週後,再度接到電話通知,稱已中獎(創業基金獎88萬元)但需與該公司提供之律師前往台中公司領獎,領獎時要攜帶身分證件與5萬元手續費,方可現場提領獎金。或以「香港○○娛樂機構」、「香港○○投顧公司」名義,電話通知被害人,因參加隨機電話抽獎獲「30萬元港幣」,再以「○律師」名義告知被害人須先繳稅金新台幣6萬元、律師費新台幣5萬元,在被害人轉帳入「○○銀行」之人頭帳戶後,即無法聯絡對方,始知受騙後報案。
預防因應之道,民眾要注意自身有無在展覽會場、商店購物、電話訪談問卷等情況,留下個人身分證字號、地址及電話等資料。尤其在不熟悉之店家及路邊或電話問卷時應避免留下詳細個人資料。勿存僥倖貪念,如接獲電話通知中獎,不論是否知悉該公司名稱,應仔細回想曾否填具抽獎資料,並查證中獎之真實性。若對方要求『必須先透過ATM自動櫃員機轉帳』諸如所得稅金、手續費、律師費、會員費等名目之金錢,須立即有「未拿獎金卻先付出金錢」之警覺性,才能避免上當受騙。
此外還有「假冒法院名義通知領取文件」的招數,詐騙犯罪手法─以電話「語音留言」假冒法院名義,要求民眾至法院領取重要文件。告知某電話號碼(高額付費電話)供民眾回撥聯絡。民眾撥通後,依提示按「9」查詢,將聽到連串法律條文內容,長達數十秒以上。詐騙集團未要求民眾匯款,研判係以「詐取民眾長時間電話查詢之高額電話費」為目標。
預防因應之道,民眾同樣要謹記,法院不會以語音留言方式與民眾聯繫。對語音留言提示之電話號碼有所懷疑時,不要立即回電,先向「165」反詐騙專線電話諮詢查證。司法院已發布新聞稿宣導:各級法院有關民眾權益重要文書,均以掛號郵寄或專人送達,不會以電話語音留言方式通知,民眾有疑問可向所在地之法院訴訟輔導科查證。
「利用手機轉接恐嚇詐騙」,詐騙犯罪手法─○先生,接獲一通疑似擄人勒贖詐騙的電話,要求交付贖金。為查證○先生之妹行蹤,遂撥打其妹之行動電話,電話傳來歹徒聲音,要求交付10萬元贖款至指定帳戶。員警透過管道協助○先生找到其妹,確認其妹平安無事,且手機並未遺失。經向○先生之妹所使用門號之○○電信客服中心查詢,該門號已於數天前被轉接至其他電話門號,當事人全不知情。據○○電信客服中心人員指出,該公司的電話轉接功能便利,只要上該公司官方網站,輸入手機門號及身分證字號,即可辦理轉接。目前○○電信公司已發現此一漏洞,正研擬加密轉接措施,以免淪為歹徒作案工具。
預防因應之道,由於手機號碼加身分證號即可辦理電話轉接,民眾須小心保管個人資料,拒絕來路不明的街頭或電話問卷調查。民眾發現遺失皮包或手機,必須迅速向相關之電信、金融機構辦理掛失手續,以免權益受損害,或個人資料被利用成為犯罪工具。若接到擄人勒贖詐騙電話時,務必掌握三大原則:「冷靜」、「查證」、「報警」,由警方協助查證與追蹤,以免受騙上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