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局啟動金門民間文學採錄整理計畫
金門縣文化局局長李錫隆,昨日在主持「金門民間文學採錄與整理計畫」採訪工作行前講習活動時,期望這一批與採錄計畫的採錄人員在中國口傳文學學會理事長金榮華教授(見右圖╱許加泰攝)的指導和金門鄉親父老的支持下,順利完成金門民間文學的採錄,為金門過往留下更多的歷史記錄。由金門縣文化局主辦,中國口傳文學學會承辦的「金門民間文學採錄與整理計畫」,將從本月二十九日起至八月二十日,以三個星期的時間,由一批採錄人員在金門地區各角落進行民間文學採訪與記錄,以金門當地、在籍人員或曾於金門地區從事採錄活動之專家學者為採訪的對象,採錄內容以神話、傳說、童話、民間故事、民間諺語、俗語、歇後語、俚語、謎語、童謠、兒歌、民間歌謠、行業口訣::::等有民間口頭傳述傳統的文學作品為主,但不包含戰爭史或家族史,以紀錄金門當地至今流傳之口傳民間文學為目標。
為了讓採錄人員了解工作內容以及計劃項目,在採錄活動前先進行兩天的行前講習,計畫指導教授金榮華也專程來金,以多年實際從事民間文學調查和學術研究的豐富經驗和專業的素養,先為這一批採錄人員上了一堂文化教育課,讓他們實際在採訪時,能掌握重點,得心應手的完成工作任務。
昨日上午八時三十分的始業式,文化局長李錫隆特別為這一批採錄人員「打氣」,也感謝金榮華教授的指導以及縣籍文學博士也是計畫主持人唐蕙韻的熱心協助,期望這專業素養和在地背景的組合,能在鄉親父老的信賴與支持下,於今年年底順利完成金門民間文學的普查,將成果作品呈現在鄉親眼前,為金門留下更多的歷史記錄。
李錫隆指出,口傳的民間文學是新傳播時代被遺忘和流失中的無形文化資產,台灣地區自民國八十二年起陸續展開對全台各縣市鄉鎮的民間文學調查與採錄,並獲各地方文化局支持出版,至今已結集超過百冊。中國大陸地區自一九八○年代起至今,已完成全國性的民間文學普查,除各地鄉鎮資料本外,已公開出版二十五省的各省民間文學集成省卷。金門地區歷史人文資深久遠,有深厚的文化傳統和民間文學資源,地區許多有識之士曾陸續關注並出版過相關的民間文學作品集,但像台灣或大陸地區那樣以全面普查行動並以學術資料方式呈現的民間文學調查成果,除了民國七十九年間由中國文化大學中文研究所師生採錄整理的「金門民間故事集」外,至今仍有借鑑兩地經驗和補充的空間。
李錫隆說,文大師生當時來金採錄時,金門尚處於戰地政務時代,所受採訪約束及停留時間均備受限制,且其成果並未包括歌謠、諺語、俗語、謎語等故事以外的其他民間文學種類。時至今日,當文化資產之保存與維護成為全民共識,金門縣政府和文化局在力護人文古蹟之際,適時搶救並保存在時代變遷中隨著自然與人文環境變化和耆老衰亡而大量流失中的口傳文學,既是文化建設事項的當務之急,也是金門子弟共同的傳承責任。
李錫隆表示,縣長李炷烽相當重視本土文化資產的保存與維護,在李縣長的支持下,文化局也結合專家學者,出版許多作品,近期來出版的各項傳承地方文化的刊物,每月二至三本,出版比率之高,遠勝於臺省各縣市文化局,為地方保留歷史共盡一份心力。他說,這一次也是在李縣長的支持下,推動執行這一項「金門民間文學採錄與整理計畫」,計畫承辦單位中國口傳文學學會理事長金榮華教授,是當年領導文化中文研究所師生採錄與整理「金門民間故事集」的所長,也是學術界最早注意到金門地域特色的學者之一。計畫主持人唐蕙韻為縣籍文學博士,從金門民間故事集開始隨其導師金榮華教授參與多項民間文學調查和學術研究。
該項計畫第一階段採錄活動,由採錄人員分頭採訪對象並做訪問錄音;第二階段之整理工作人員就原始錄音及其轉寫文字,以「科學整理,不破壞講述語氣,不擅改講述內容」的學術認知與工作理念,將第一階段工作成果做全面性的整理,將所得整理文字分類編輯,配合適當圖文或照片,去其講述內容完全重複無異者,經校對無誤後,集成期末報告交稿驗收。
首日的講習課程,計畫主持人唐蕙韻說明「金門民間文學採錄計畫」;金榮華教授講授民間文學的內容;中國口傳文學學會秘書長陳勁榛教授講授民間文學採錄須知;也邀請洪春柳、陳文識兩位老師來分享金門民間故事及民間謠諺的採訪經驗,為採錄人員來「充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