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府召開會議為金門水資源把脈
縣府昨日下午召開「金門縣飲用水水質改善研商會議」,與會中央相關部會官員、專家認為,金門地區水質惡化是一大隱憂,為解決此一問題,副縣長楊忠全表示,將正式去函台灣省自來水公司組成小組,長期來金協助地區的水質維護與改善工作,讓金門水資源得以永續經營。
與會中央相關部會官員、專家,包括:環保署毒管處科長陳志銘、環保署水保處技正廖妙珍、水利署科長簡俊傑、自來水公司工程師張進興等人,係應本縣自來水廠之邀,於三日上午來金,並於自來水廠召開研商會議,三日下午到小金門、四日早上到太湖、田浦水庫、陽明湖、榮湖等處視察地區水庫現況,並聽取簡報,針對視察情形,於昨日下午假縣府舉辦「金門縣飲用水水質改善研商會議」,一起為金門水資源進行把脈,希望讓金門地區水資源得以永續經營。隨後於下午三時三十分搭機返台。
與會人員除針對此行視察結果進行意見分享外,會中也就金門自來水廠廠長翁自保所提出的六大建議進行討論,六大建議包括:一、建請中央補助「因應方案」所需經費|太湖高級淨水處理場約需4.5億元;大小金門海淡場擴增建,約需2.5億元;境外引水,海底管線全程約需九億元;飲用分離,含桶裝配水及加水站,約需4900萬元;淨水設備改善,約需6360萬元;總計經費約17.126億元;二、若金門縣採「普設高級水加水站」之飲用分離措施且予落實,則請中央同意本縣過渡改善期間,飲用水水質抽測以採「加水站之出水」為主,並將「淨水場出水」放寬為自來水水質標準,直到太湖高級淨水場正常運轉產水為止,以建立此段過渡期間消費用戶之飲水信心;三、請台灣省自來水公司擇有經驗及技術人員,成立「水質改善輔導小組」,駐金門淨水場一段期間,以協助淨水改善,協助改善項目為|各地面水淨水場之總三鹵甲烷、色度及氨氮問題;金城地下水供水區之錳及氨氮問題;四、請中央考量金門縣的重要水源,包括金沙水庫、榮湖、太湖,其多項水質指標,計有機碳、化學需氧量及氨氮等等,皆無法符合飲用水「水源水質標準」,長期以來亦難有效改善,亦非淨水設備所能處理,處理後之清水包括總三鹵甲烷、氨氮、色度、總溶解固體及氯鹽,亦常難符「飲用水水質標準」,政府基於保障金門地區人民飲水安全之立場,應同意關閉這些水源,並趁早支持自大陸引進較優質之替代水源,否則緣於地理特性,水源及清水水質不符法規標準,實非人力所能掌控,請暫時免罰,等到完全改善後再論;五、請中央考慮金門各水庫集水區之地理特殊性(生活、農牧產業併存),研擬乙套可以落實於金門縣之水資源保育及永續利用方案;六、西半島地下水原水之PH值在4.5|6.0間,目前以燒鹼調整提高PH,未調整前一般民眾口感良好,由於添加燒鹼具有潛在影響飲水安全之危害風險(不純物),且添加量及操作成本亦不低,基於低PH值對健康無危害之論據下,建議中央允許金門縣西半島地區之自來水可不必經由燒鹼調高PH值,而以地下水原水之PH值供應用戶。
與會的環保署官員表示,金門水質日趨惡化,民國八十幾年地區水質還不錯,但三、四年前水質已出現若干問題,這次來金,發現已不能用傳統方式來處理了。
與會人員認為,水資源的管理不能只依賴自來水廠,大家都應有共識。金門地區因應兩岸小三通或未來發展,需水量一定會增加,太湖、榮湖還有改善的可能,因此,應加強現有湖庫的水質維護與改善,不能任意放棄這些得來不易的水資源;另外,金門現有水庫旁邊臨近住宅區,應儘可能防止污水流入,截流系統要如期推動;此外,現有部分水庫也面臨海水入侵問題,例如金沙水庫,亦受海水侵入,而榮湖又要從金沙水庫抽水進來,因此,也會連帶受到影響,可嘗試在二者之間做好阻絕設施,以防止該問題發生。與會官員也建議,水庫附近污染源要設法改善,自來水廠若發現污染源,除向環保單位反映外,環保單位也應將處理情形告知自來水廠。
與會環保署及水利署官員感謝金門自來水廠員工,致力於金門地區水處理的改善工作,他們也指出,金門水源是個很大的隱憂,金門地區既然有這麼多的湖庫,就應好好珍惜不要放棄,由於金門湖庫普遍不大,他們建議可委託研究機構進行研究,設法讓湖庫的水活化起來,因為水停留過長易衍生藻類、影響水質。
工務局長陳家欣指出,金門自來水質都達不到標準,更遑論飲用水質了。假如現有湖庫無法使用,金門未來用水一定不足。他也說,金門地小,無所謂的水源保護區,一旦劃定保護區,周遭土地如何使用?如果保護區避開這些現有的農地、軍營,那還有多少水源可供使用?即使中央政策同意大陸引水來金,也不能馬上使用,現有湖庫仍要做為周轉之用,因此,湖庫的維護仍屬必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