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局辦痛風防治衛教宣導活動
為讓民眾對「痛風防治」有正確的認知,本縣衛生局與中華民國痛風之友協會於昨日下午在縣立體育館一樓視聽室共同舉辦「痛風防治衛教宣導活動」,邀請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院區痛風科主任陳峙仰醫師抵金主講「痛風的最新療法」,他表示,少吃高熱量食物,避免肥胖上身,「早期發現,持續治療」以控制血液尿酸質,才是遠離痛風發作的重要關鍵。
陳峙仰指出,痛風俗稱為「帝王病」,最主要是發生在男性身上的一種疾病。造成痛風的元兇就是血液中的尿酸濃度過高所致,而當痛風進入慢性期,尿酸累積在關節的量非常多的時候,就會形成「痛風石」,痛風石一般好發在手部或腳部的關節,有時候也可能長在耳朵或是其他部位,嚴重的痛風石會讓手腳的關節變形,不僅患者無法正常工作,最後只能靠輪椅代步。
他說,引起人體中尿酸過高的原因有很多,舉凡飲食內容、體重、運動、服用藥物、飲酒、遺傳等因素都可能造成高尿酸血症及痛風。
陳峙仰也特別提醒痛風高危險群,即卅歲以上的男性,有痛風家族史,體型肥胖(腰圍大於卅三吋,或是腰圍除以身高的值大於零點五),BMI值大於廿五,高血脂、糖尿病的患者及運動選手(從事激烈運動)、生活壓力大的人,尤需注意熱量攝取,攝取低熱量食物,有效控制體重,才能預防痛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