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佳妮沙美教會服務成了小地方大紅人
沙美基督長老教會的暑假快樂兒童營讓參加的小朋友們樂翻天,由臺中到金門服務小朋友的涂佳妮瞬時成了小地方的大紅人。當她們在沙美街上散發宣傳單時,人們會對她和同行的伙伴說:沙美教會有他們就會旺啦!
到金門為沙美教會及社區小朋友服務的教友並不只有涂佳妮一人,不過她是學舞蹈的、學外文的,在肢體和口技的表現上,特別讓人印象深刻。
活動中,教友教小朋友們學唱︿我入了主軍隊﹀;涂佳妮加上動作,敬禮要併腿;併腿前先開腿,一抬幾乎就是很誇張的一百八十度:::。講故事時則是一人分飾三角,進行幕後配音;語氣有雅有俗,有霸氣有英氣,把小朋友們逗得很開心。
涂佳妮是高中時開始接觸信仰的,當時她跟隨一位老師學習舞蹈。老師組織了一個舞蹈服事團,她常隨團演出。不過,她的母親最初對基督教卻有莫名奇妙的排斥感,甚至以斷絕母女關係為威脅;這種排斥感只是嘴上說說,就像母親自己說不出為什麼農曆七月要拜拜一樣,並沒有真正的理由。因此,她就在母親不再有激烈言詞的情況下,一步一步,慢慢走向信仰之路。剛開始頻率很低,久久才一次;後來越來越密集,但母親卻不再有反對的言語。
比較戲劇性的轉變是,涂佳妮是在七年前,二十歲時受洗的;七年後的現在,她的媽媽也開始接受基督信仰了。
涂佳妮表示,其實她在接受信仰的過程中還是會有很多困惑的,即使是老師們的解答也經常無法讓她馬上滿意,但是慢慢的,她都能夠找到可以自我說服的答案。
有一次,老師對她和同學們說:只要自己想要的,神都會為你安排!對此,她內心其實是很懷疑的,便在紙上寫下另一半的條件;心中還帶了點挑釁的意味。後來,她完全忘了有這一回事。
二十二歲時,她到菲律賓參加教會活動,認識了一位男士;二十六歲時,她與對方結為連理。在這一段過程中,她偶然發現當初在紙上所寫下那些條件,內容竟然與現在的先生完全吻合!
涂佳妮表示,信仰對她而言,最顯著的改變就是能設身處地為人著想。以前若有人對她不禮貌或得罪她,她會很生氣,很不痛快,心情多少會受到影響;如今,她則會站在對方的立場去觀察,如此一來,很多事情馬上就可以釋然。
她最喜歡︽聖經︾中︿馬太福音﹀第六章第二十四節中的幾段話:「不要為生命憂慮吃甚麼,喝甚麼;為身體憂慮穿甚麼。生命不勝於飲食嗎?身體不勝於衣裳嗎?你們看那天上的飛鳥,也不種,也不收,也不積蓄在倉裡,你們的天父尚且養活牠。你們不比飛鳥貴重得多嗎?你們哪一個能用思慮使壽數多加一刻呢?」「何必為衣裳憂慮呢?你想,野地裡的百合花怎麼長起來。它也不勞苦,也不紡線。然而我告訴你們:就是所羅門極榮華的時候,他所穿戴的還不如這花一朵呢!:::你們需用的這一切東西,你們的天父是知道的。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所以,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
涂佳妮表示,現代的人太容易憂慮了,因為慾求太多,其實只要知道滿足,喜樂自然就在心中產生。
涂佳妮最喜歡參加寒假或暑期服務,在教會中營造快樂天堂的氣氛,帶給小朋友歡樂。她說,她付出的只是一份愛心,但回收的卻是十份、二十份:::。
金門是涂佳妮第一次出隊的地方,她對這裡印象很好。金門民眾大多不是基督教徒,但見到她們卻是笑臉相迎,不會惡意排斥。
這幾天,她在沙美教小朋友英文。內容不難不易,小朋友可以量力而為,多學一點或少學一點都沒關係,只要有學到就好;更重要的是學了就要使用。夏令營的課程是下午才開始,但小朋友迫不及待,有些人早上就會去找她和其他夥伴相聚。她們希望讓小朋友快樂,也希望有一天,當小朋友們覺得需要神的幫助時,可以找到舊時的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