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二三戰役陣亡烈士遺族前來金門參與祭典
距離民國四十七年已經隔了四十七年。民國四十七年的八二三戰役,有人流血,有人流淚。血已經流乾,淚卻未流盡!來自臺南縣的十八位八二三戰役陣亡戰士遺眷昨天來到金門島,他們的至親都埋骨於此。
中華民國八二三戰役陣亡烈士遺族勵進會於昨天抵金;今天將參加八二三戰役紀念日的祭典。團員共有四十五人,有些是當年的戰士,有十八位是遺族。十八位遺族中,有五位女士被臺南縣表彰為守節撫孤的婦女典範。她們是:曾張秀麗、呂陳氣、楊康秀月、莊林省、林黃戈。曾張秀麗是勵進會創會會長曾錦煌的母親。
民國四十七年,曾張秀麗的先生在金門服役,即將退役,卻因為戰事爆發而陣亡;留下三歲(未滿)、五歲、七歲的孩子,由曾張秀麗一手撫養成人。幾十年年間「半吃半餓,半做半休」,眼淚則是持持續續,時時刻刻。她種田、割草、飼牛:::日子不知該怎麼過,卻也就這麼一路過了下去!
楊康秀月的遭遇也和曾張秀麗類似。她說,當初政府曾經承諾要如何、如何,結果她發現誰都不能依賴,只有認命地把只有三歲和六歲大的女兒帶大。兩個女兒後來都唸了大學,非常孝順:::。
曾錦煌表示,臺南縣的八二三老兵和遺族曾經於八十七年到金門參加過八二三追思祭典。當年,縣議員賴美惠有感於政府每年有數千萬或上億的公帑用在辦自強活動,顧樁腳,卻沒有人想到這些老兵和遺眷,因此便要求縣長陳唐山編列預算,讓他們到金門祭奠親友。如今,現任縣長蘇煥智也比照前例,讓更多的老兵和遺眷可以成行,成全他們幾十年未了的心願。
老兵中有一位黃向榮,他曾在戰爭期間服務於海軍。他表示,在陸戰開始之前,海軍就已經先交手幾回。當年,台生輪上載著一批記者,被共軍發現,便以魚雷快艇追擊,結果被海軍擊退。數次海戰,就是八二三的前奏。
在戰爭期間,海軍有些船艦的砲位被打成蜂窩。黃向榮在永和艦上,那是一艘旗艦,相對於其它戰艦,有更好的防護。他的職務是損害管制。
黃向榮所屬的艦隊曾經在八二三期間擔任護航的工作。美國的供應物品和八門八吋砲就是在軍艦的護航下運到金門的。當時,海軍用雷達算出砲火的空隙,讓物資可以在砲擊不到的地方運補。
黃向榮是技術人才,退伍後曾參與十大建設中的中鋼、中船和高速公路。服役期間,黃向榮曾經乘著小艇,由料羅上岸,到沙美尋友,有過一日遊的經驗。
來自臺南縣的許多老兵和遺眷,雖然為金門這個島嶼流血、流汗、流淚,卻沒有機會看看金門的真面目。這一次,他們終於成行了,只不過淚水還是一觸即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