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恭迎觀音大士沙美萬安堂為蘭盆勝會暖身

發布日期:
記者: 張建騰/金沙報導。
點閱率:1,052

觀音化大士,噴火鬼王身。臉青呈焦面,眉赤燃紅燄。智略主普渡,慈悲為繫念。沙美萬安堂將舉行蘭盆勝會,昨日舉辦恭迎大士的儀式。信眾們行禮樂,吹吹打打,擁著大士繞街。凡行經之處,爆竹劈哩啪啦響,居民則朝著大士合掌拜拜。

沙美的普渡叫「蘭盆勝會」,由焦面大士主普。活動須進行五日,是金門歷時最久的普渡活動;自昨日(農曆七月廿五日;國曆八月廿九日)迎大士安位後,要到月底鬼關門(農曆七月卅日;國曆九月三日)才結束。

沙美信眾所迎的大士包括「大士宮」裡的觀音(白衣大士)和大士(焦面大士),另外還有紙紮的「焦面大士(普渡公;大士爺;觀音化大士;焦面白衣大士)」。信眾先到大士宮將觀音和大士的佛龕迎出,再到糊紙店將紙紮的大士爺迎出,然後在中、西樂隊的伴奏下,繞行和平街、三民街、復興街、國中路、中興街等道路或街巷。在儀式進行中,由嗩吶、鑼鼓等中樂器所伴奏的古曲有︿天下樂﹀、︿火榭榴﹀、︿昭君悶﹀、︿一二文﹀等。

沙美的普渡所紮的焦面大士,年年由張延華、吳美環夫婦以手工糊製。焦面大士的左肩上飾有一尊觀音,額上有一雙銀角,手上有銀爪,手和臉都是青色的。赤眉若燃,舌吐火焰。頭戴金盔,身著戰甲。焦面大士是各地皆有的神祇,紙紮的形象亦然,各地皆大同小異。沙美當地的紮法是張延華的祖父於夢中得來的靈感,相沿至今。大士爺含座的高度有二公尺以上。

焦面大士是中國民間宗教的神明之一,被視為觀音菩薩的化身,但至少有兩種說法。一說為:觀世音看見孤魂野鬼搶食的場面,心存悲智,為了維護眾鬼的秩序,便化身為面貌凶惡的凶神以主持公道。另一說為:焦面大士是一位凶神,被觀世音收服後甘願為部將;祂也被人們稱為「大士爺」。

在佛教中,佛有五種身,即:「法身、報身、應身、化身、等流身」。化身就是「一時化現的佛」。雖然佛教與道教有別,但沙美的信眾仍認為焦面大士就是觀音大士的化身。

多年來,沙美的普渡固定在「大菜宅」舉行。普渡的會場上的對聯寫著:「大神通粒粟能藏世界,士智略韓寇委政閻羅」;該聯亦見於忠孝新村郊外大士宮的佛龕上。

在清人錢彩所寫的︽說岳全傳︾中,透過書中角色,引出「生為上柱國,死作閻羅王」的說法,並說隋代的韓擒虎和唐朝的寇準都曾講過同樣的話,還說閻羅王皆是世間的正人君子所為。除了︽說岳全傳︾外,︽續金瓶梅︾也有類似記載。此外,閻王的出身有多種說法,最出名的有四位:韓擒虎、范仲淹、寇準、包拯。沙美大士宮對聯中的「韓寇」,可能就是指韓擒虎和寇準;但也有人(如張雲盛、王振漢)主張韓寇是韓冠的筆誤;韓冠是用來代稱新羅國(韓國)的金喬覺(地藏王菩薩)。

韓寇是何許人?韓寇還是韓冠?在沙美的普渡,成了一個有趣的課題。不過,韓寇和地藏都不是觀音或大士卻是很清楚的;因此,在特定時空下,下聯的可能的解釋是:在普渡時,他們(韓寇或地藏)把閻羅這個職位,委託給大士代理。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