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補償農作物損害農民盼能簡化手續
發布日期:
記者:
張建騰/金沙報導。
點閱率:495
大雨來時,高粱患水;大水去後,高粱患草!泰利颱風的光顧,對農民大大不利。政府雖然有補償的措施,但農民卻希望簡化手續,以契作的文件為據。
斗門溪畔蔡厝劃的高粱田,在泰利颱風來時,積水一公尺多。水退幾日後,雜草密布,把高粱團團圍住。害草主要有俗稱大尻川(閩語:大屁股)和草子的雜草。
陳金獅、陳建發、陳佳明、陳河南等農友,對泰利帶來的水患發出痛苦的請求。他們希望斗門溪涵洞太小的不良設計能改善,不要再讓農民受害。他們希望補償申請能夠簡化,只要以契作的影印本為據即可。他們希望金沙鎮公所去看看他們的田。眼前,他們的耕地已長滿雜草,卻不敢動手除草,怕得不到補償。
以契作的影印本為據做補償的請求可能會是一個讓政府困擾的問題。目前,很多農民都沒有耕地的地契。沒有地契就不補償,很多農民可能哀聲不斷;相對的,農政單位先前還曾為農民佔用公地或他人私地耕作的問題患愁,甚至希望能有所處分。另一方面,只要實際有耕作,對金門的環境就有好處,如果不給補償或不保價收購,農民灰心,則會有農田拋荒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