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全國滅鼠週將在本月十七日登場

發布日期:
記者: 李增汪/縣府報導。
點閱率:305

今年全國滅鼠週訂於十月十七日至二十三日實施,金門縣政府並已邀集相關單位作分工協調,同時希望各級機關學校、社團、家庭,屆時共同配合,以加強環境衛生及環境清潔工作,降低老鼠及蚤類密度,以防杜老鼠及蚤類等病媒傳播疾病的發生。

為配合行政院環保署、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訂於九十四年十月十七日至十月二十三日,在全國家鼠防治應與野鼠防除同步進行的「滅鼠週」,金門縣並也將同步執行。在執行策略上,將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依職掌分工加強督導辦理,並加強重點地區滅鼠工作,以及老鼠及蚤類防除教育宣導工作。另外,也將加強港埠、機場之檢疫滅鼠、滅蚤工作。

在防治方法上,將加強環境管理和房舍管理。在環境管理方面,住家內外避免堆積雜物,以免鼠類藏匿;修剪綠籬,清除蔓藤及雜草;圍牆縫隙、孔洞應以水泥封堵;垃圾須密封並儘速包妥清運,如果不清除乾淨,容易招引老鼠來吃;並定期清理水溝。

在房舍管理方面,要避免門縫過大,隨時修補破損處。鼠害嚴重時,紗窗改用不鏽鋼等材質,以免老鼠囓咬。排水管、落水管裝設小於零點六公分之柵網。定期清理倉庫、儲藏室;倉庫內物品整齊排放,物品與牆壁保持距離;食品及原料加蓋密封。廚餘應妥善投入廚餘桶,並儘快清除。

因應之道,沿著牆壁、牆角或鼠類經常活動的路徑,置放捕鼠籠、捕鼠夾、黏鼠板、毒鼠餌等以捕殺鼠隻。排水管應加零點六公分網目以下的柵網,高樓住家門窗若有破損則須修補。

金門縣政府指出,公共環境置放黏鼠板、捕鼠夾、毒鼠餌,應選擇安全、隱蔽之處所,以保護兒童、寵物的安全。門窗若有囓咬痕跡,應檢查是否遭鼠類侵入;由鼠糞、鼠跡、鼠穴也可以判斷家中是否藏有老鼠。而用食物誘引老鼠時,除注意新鮮度外,還應投其所好方能收其效。

在執行步驟及分工方面,將透過農、漁會、清潔單位、醫療院所、學校及村里幹事加強宣導工作,以及透過大眾傳播媒體進行宣導。衛生營業場所及食品工廠依營業場所法規及食品衛生管理法加強稽查防治鼠患。並藉由老鼠及蚤類等病媒傳播發生傳染病確定病例及疑似病例,地區加強滅鼠及防疫宣導工作。並指定清除區內加強垃圾、廢棄物清運處理及滅鼠毒餌分發。公共場所由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督導協助環境清潔及滅鼠工作。

金門縣環保局指出,老鼠為民眾所熟知的居家害蟲,通常棲居住家、水溝、農田等處,經常進入人畜居住場所竊食,也破壞設施、衣物及毀損農作物,更可能傳播恙蟲病、斑疹傷寒、漢他病毒、鼠疫等疾病而威脅人類生命,確實不容輕忽,就有人類歷史以來,因鼠類傳染疾病(黑死病)造成人類死亡數,更遠大於戰爭傷亡人數;另查文獻資料,清光緒二十年,金門縣發生過鼠疫,死亡千餘人,至民國四十一年猶有發生,死亡數百人,可見鼠類傳染疾病之嚴重性。

環保局並指出,近年來,由於民眾環境衛生觀念及知識普及,對於居家環境維護極為重視,防疫觀念已有所增加,國內並未再傳出鼠疫等疫情,但據報載大陸地區目前鼠疫仍未根絕,由於金門縣緊鄰大陸,再加上空屋率已高,農田廢耕嚴重,提供鼠類孳生溫床,因此,滅鼠工作仍應持續積極推動。

環保局並建議,社區村里的餿水桶、菜市場、垃圾子車等場所,為老鼠食物來源之重要處所,請各鄉鎮公所即加環境管理,杜絕鼠類食物來源。金門縣空地空屋(含頹屋、廢屋)等,因長久以來無人居住,乏人管理,易成為鼠類繁殖溫床,請各鄉鎮公所應加強附近環境清理,並請縣府研究訂定金門縣空屋管理自治條例,俾便作為管理依據。衛生單位應普及正確的公共衛生防疫觀念,加強社區、機關、學校等滅鼠宣導,鼓勵民眾平常應主動自發性投入滅鼠工作。購置之滅鼠毒餌、捕鼠籠、黏鼠板,除於「滅鼠週」期間發放外,平常亦應鼓勵民眾索取使用。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