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前後綻放黃絲風鈴木盛開

清明節前後綻放黃絲風鈴木盛開
原產於南美洲的黃絲風鈴木,在每年清明節前後,金黃色風鈴狀的花朵會在樹葉已掉落的枝頭怒放,耀眼的花海總讓人驚艷不已。
黃絲風鈴木在金門現在也能看得到,主要是栽植於水試所路段和金城公墓前。
地區對於植物生態有相當研究的陳西村表示,原生於南美委瑞內拉的黃絲風鈴木,別名「黃花風鈴木、黃金風鈴木、伊蓓樹」,是紫葳科的「落葉性喬木」,植株高四至六公尺,掌狀複葉,小葉四至五枚,每年三至四月間,葉片會完全掉落,開出金黃色的花朵,因花形像風鈴狀,因而得名「黃絲風鈴木」,但花期只有十天左右,有興趣的人應當把握良機欣賞。
根據了解,黃絲風鈴木在北臺灣並不容易見到,不過在台北動物園卻悄悄盛開,非洲區、臺灣區和教育中心周圍都可以看到。臺灣南部有些地方用黃絲風鈴木當行道樹,北臺灣則難得一見,台北人大概要去植物園或是動物園才看得到。
只可惜黃絲風鈴木的花期非常短,乍開乍落只有十天左右,要賞花得抓緊時間才不會錯過,否則又要等到明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