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山后上堡獅山寺黃連木樹齡逾百年

發布日期:
記者: 張建騰/專題報導。
點閱率:592

山后上堡的獅山寺旁,有一株在清光緒時代就已經存在的臘香。臘香就是黃連木。臘香從花崗岩中聳出;樹基之下是一個防空洞,叫「民安洞」。在八二三砲戰的四十四天中,有一百多人擠在洞中獲其庇蔭。

獅山寺內供有佛祖和十八羅漢,連大聖爺(齊天大聖;孫悟空)也在其內;後來,六姓府王爺也從被軍隊拆毀的鎮海宮移到這座廟宇,成了佛道共存。寺中有一塊「神機妙應」的扁額,立於一百多(一百零二)年前,為信士王德三敬酬。時為光緒三十年(甲辰),也就是西元一九○四年。臘香的樹齡,又比它更早,約有一百二十歲,可能是在西元一八八六年就有了。

據年過七旬的王為清(約七十七歲)和王朝仁(約七十四歲)表示,他們在孩堤時期所見到的這株臘香,早就是一株大樹了。王朝仁小時曾繞著樹身,爬上爬下。他們的長輩也是從小伴著臘香長大。夏日在臘香樹下,清涼無比。臘香流出的金黃色的樹液,還會散發出香氣,讓人覺得神清氣爽。

王為清和王朝仁表示,在獅山寺附近,原本有不少古樹和巨樹,但後來都被部隊砍光了。在日據時代,還有一株臘香是被當時的「鄉長」賣到沙美,做成了摃油的器具。(如今在總兵署的後院,還保留了一具類似的製油機。)

在老人家身上,總會有一些是耶非耶、若有其事的趣譚。王為清表示:臘香是材質很好的樹,在古早的時候,皇帝原本要策封臘香,結果錯封了榕樹公。從此以後,榕樹常受人膜拜,但臘香就變得不吃香,樹上常有蜘蛛之類的蟲子。其實,臘香也有孔木之稱,因為山東孔廟有大片的黃連木(臘香)樹林。

獅山寺的臘香從花崗岩的丘阜上挺拔而出,主幹一分為三。其中的一支又一分為二;二者之一又一分為二。如此橫厲而出的枝幹,造型奇特,如天將或天兵伸手縱出神獸;獸臉上還有獸眼。橫看、側看,巧妙不同,因個人的角度而異。黃連木又稱爛心木,有些奇形怪狀,乃是木材腐朽,出現窟窿所造成的。枝幹的形貌,在冬天看起來會比較明顯。現在是春天,綠葉已覆蓋了大部分的枝幹。

臘香根部的岩盤曾被開鑿為彈藥庫,後來又成了防空洞,但已被土石封住了洞口。在民國四十七年的八二三砲戰期間,有很多人在洞中躲過災難;或許如此,這個防空洞有民安洞的稱呼。臘香是木材優良的一級闊葉木,是做傢俱的好材料,但老樹的心材常會腐朽,所以才會被稱做爛心木。

冬天時,臘香的樹葉有綠、有灰白和紅褐。綠葉上帶了點焦黑。春天一來,又恢復了嫩綠。上堡的這株臘香雖然被推測有一百二十年左右的樹齡,卻未必是「老叩叩」;有些臘香樹是可以活上三百年的!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