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人的補品農試所大力推廣山藥種植
山藥潛力大,推廣一萬株,火灰覆種薯,添鉀兼消毒。金門農試所正在推廣山藥的種植,農友可直接到農試所索取已經預先用草木灰消毒過的種薯。
山藥原名薯蕷,因為犯了唐代宗李豫的名諱,被改名薯藥;到了宋英宗趙曙在位時,又為了避諱,改名山藥。
據農試所提供的資料,山藥有誘生干擾素的作用,可以抑制癌細胞,這與中藥裡的人參、靈芝、黃耆、黨參、何首烏相似。
金門農試所為推動作物種類的多樣性,自外地引進多種具備發展潛力的保健植物;其中山藥就是很適合在金門栽培的作物。
前年,農試所曾在金門推廣二萬多株山藥,種植面積約一公頃;去年供應三萬株,佔地約一點五公頃。今年將繼續供應一萬株,需要種薯的農友,可直接到農試所索取。
根據所長李國榮、課長洪啟福的說明,栽培山藥通常採用無性繁殖,方法如下:首先選取薯形良好且沒有病蟲害的塊莖(擔根體),再切成含皮的小塊種薯,每一塊重約三十到八十公克,切面還要塗上草木灰。接著將種薯置於日曬之下幾個小時,以減少腐爛率。然後再把種薯埋在溼砂裡,外面用透明塑膠布覆蓋,以促進發芽(催芽),等芽長到二到三公分時,就可以進行種植。適合栽種山藥的季節是在四月中旬到五月中旬,等到七、八個月後,藤蔓枯萎時,就可以採收,那時大約是在農曆豬年的春節前後。
洪啟福表示,大面積種植山藥的農友大多自己留種,不太需要仰賴農試所。至於零星種植山藥的農友,經這幾年的推廣,約有一、二百家。
向農試所索取的山藥種薯,領回後就可以栽植。種植時,株距約四十公分到五十公分;行距約一百二十公分。一分地約可收成三千公斤,產量很高。
農友們所種植的山藥,若性狀良好,可以自行留種,但必須注意在切塊時,每塊都要帶上一層表皮,並用草木灰(火灰)消毒,這是為了促進切面的「木栓化」,以防範病菌感染。草木灰含有鉀肥,可以增加養分;金門的歌謠︿草泥公﹀中有一句詞是「火灰沃番薯」,火灰的作用如上所述。
李國榮表示,早期,山藥是窮人的補品,如今可當做保健植物或經濟作物。除了生吃或熟食之外,農試所還試製山藥冰棒和山藥粉,希望提高價值。
農試所表示,根據相關的研究,山藥的蛋白質和澱粉含量高,礦物質和維他命的含量也不少,但脂肪量低,屬於保健食品。山藥有增進食慾,改善人體消化功能及增強體質的功能;有抗氧化、抗衰老、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它還有降低血糖的效能,可以被當成輕、中型糖尿病患者或消渴症患者的輔助藥材。
在以白老鼠為對象的實驗中,以山藥煎水灌服,可以增強雄性激素。李國榮稱它為中國人的威而鋼(天然的威而鋼)。
山藥的栽培方法簡單,病蟲害也不多。它可以煎、炒、煮、炸,調理成山藥辣味雞丁、山藥排骨等,也可以做成山藥片或山藥粉。它還可以取代甘藷,成為製作發粿或紅龜粿的的原料。
在金門,山藥的價格最低約為每公斤三十元;價格較好的時候則是五十或六十元。由於山藥收成高,營養價值也高,農試所鼓勵農友多多種植,也希望民眾多多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