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金湖采風》活化再利用塔山坑道以嶄新面貌迎訪客

發布日期:
記者: 陳麗妤/特稿報導。
點閱率:511
字型大小:

活化再利用,位於塔后社區的塔山坑道及塔山廣播電台褪去在兩岸軍火時期的角色後,在政府的斥資整理下,以嶄新風貌重現,並配合城鄉發展,規劃整理週邊環境,開闢登山步道結合塔山坑道、塔山廣播電台的歷史遺跡,成為觀光客駐足之地,也讓本地居民體認其歷史意義與價值。

塔山坑道及「塔山廣播電台」在兩岸軍事緩和後,功成身退,曾經任由風吹雨打,凌亂不堪,配合觀光發展,金湖鎮公所斥資進行整建,坑道入口廣場環境改善、登山步道闢建、照明設施及花木植栽等,讓塔山坑道以煥然一新,以全新的面貌展現給地區民眾,除了提供居民休閒娛樂外,也成為觀光的新景點,吸引遊客駐足。

位於塔后社區內的塔山坑道及「塔山廣播電台」,係民國三十八年國共抗戰時,為女青年工作大隊操練之地,抗戰結束後為國軍駐防,以及向對岸心戰喊話廣播電台,直迄戰地政務解除,國軍撤離後也正式走入歷史。塔山其高程約七十四公尺高,是塔后最高點及最佳瞭望點,可眺望太武山、新湖漁港週邊、東碇島。

據塔后社區陳姓民眾表示,民國三十八年,古寧頭戰役開打後,國軍有做長期備戰的心理準備,另也擔憂國共戰爭必會影響金門軍民百姓的安危,在觀察到金門的山都是花崗岩,其堅硬的程度,應可躲避匪砲的轟炸後,由工兵營負責鑿洞,在民國四十七年八二三砲戰時即發揮了作用,成為塔后村民的最佳堡壘。

而隨著政府補助建構『防空洞』後,塔后村民即前往防空洞躲砲彈,塔山坑道於是成為許多單位及軍隊的駐紮地,最出名的就是光華之聲金門廣播電臺。

塔后社區發展協會也指出,金門廣播電臺在當時主要的用意即心戰喊話。亦即轉播工作,把自由基地,台灣的進步繁榮播送到大陸沿海,並且鼓勵大陸同胞投奔自由,已故歌手鄧麗君就曾到此擔任播音員。

而在坑道的西出口面對的即是塔后公園,是過去軍中運輸營的駐紮地,運輸營有三個很出名的連,就是駱駝連、白馬連、大象連,司掌著金門島的運輸工作。

現在兵員減少、縮編,不再需要這個駐紮地,經過塔后社區民眾的多方溝通協調後,保留住原有的建築物,另也配合社區發展整建成塔后活動中心,成為居民活動的場所,金湖鎮數位中心即設於該處。

在塔山坑道外,除了開闢登山步道外,在美輪美奐的環境中,有一塊明朝時的「占」字風水石,據民眾口述表示,過去長輩曾提到此為在明朝時候的一個傳說。

金門是個『五馬拖車』地王風水穴,有可能會出現兩位帝王,而明太祖覺得倍受威脅,於是派江夏侯周德興到金門來查看,順便將之剷除,以免影響他的帝王美夢,而周德興在勘查過許多地方,該處亦是他勘查之地,所以留下一個占字。

後來到金門城,認為帝王風水穴就在那裡,於是便建一座『文台寶塔』,想斷掉帝王的風水穴,沒想到反而助長其勢,後來改用其他的方法,才斷了這個帝王穴的傳說,而該民眾也說,占字風水石也因而斷成兩半,現在這個占字風水石也留給居民以及後人無限的暇思,也成是觀光景點之一。

經過整建後的「塔山廣播電台」,褪去軍事的角色,以嶄新風貌重現,坑道內有照明設備、入口廣場有花木植栽、配合登山步道,成為新的觀光景點。

而塔后社區民眾對於這裡也有些許的期待,一位黃姓民眾指出,現在坑道已開放,裡面是最原始的風貌,但似乎缺少了相關的導覽文物,若可以增加互動性,即是收集過去照片,公開展示,或著有設備可以讓民眾體驗播音、錄音,並做成紀念品,另外也可以有咖啡座等,讓民眾可以休憩。

塔后社區發展協會表示,地區有十分豐富的坑道資源,若可以整合規劃將可以開發出獨具特色的坑道旅遊,塔山坑道現在是許多旅行團必到之地。

塔山坑道、塔山廣播電台是歷史遺跡,經過整理後成為觀光客駐足之地,也讓地區民眾更能再次體認其歷史意義與價值。但是未來的發展,仍需有關單位的全盤規劃,以發展出金門特有的坑道之旅亦或再次帶起金門觀光休閒發展,帶動地區繁榮。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