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府規劃委託金門未來6年短、中程發展目標
金門縣長期以來定位不明,金門縣政府為規劃金門縣未來從民國九十六年至一百零一年的短期及中程發展目標,委託中華綜合發展研究院進行第二期「金門縣綜合發展計畫」暨「離島綜合建設實施方案」規劃研究,中華綜合發展研究院在彙整調查多方意見,建議金門縣新定位可以朝「國際觀光休閒島嶼」思考。
金門縣政府針對第二期「金門縣綜合發展計畫」暨「離島綜合建設實施方案」委託中華綜合發展研究院進行規劃研究,昨日下午中華綜合發展研究院並向金門縣政府提出委託研究服務建議書的期中簡報。包括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處長許文龍、金門縣政府研考室主任陳朝金、鄉鎮公所代表,以及經建會等官員出列席參加。會議並由縣府參議許寬主持。
由於本案將於五月底結案定稿,並送中央審核,與會審查委員並提出諸多意見供補強、修正參考。金管處長許文龍就以諾曼地一天登陸戰,結果卻賣了五十年觀光,反觀金門打了五十年的仗,但觀光卻只賣一天,強調以金門舉世無雙的軍事戰役史蹟,如果能朝非軍事區努力,金門的觀光是賣不完的。
縣府研考室主任陳朝金在提出二十餘點修正意見表達時,也希望規劃單位要務實探討,以免流於空談。而與會經建會官員也認為,金門重要產業金門高粱酒等關鍵產業,可以著墨和發展的觀光產業帶動等主軸,縣府宜加以掌握多構思。
中華綜合發展研究院指出,城鄉規劃之主要目的是要走向社會,服務縣民,導正決策,協助政府實現施政理想,此次針對金門縣未來九十六至一百零一年的整體規畫,為了區別之前規劃或執行上的不足,係以規劃專業的方向性、與城鄉經營的戰略性之導向,特別是要向上級中央政府階層,進行推銷金門縣的宣傳特色工作,藉使縣政規劃獲得真正的落實。金門縣近年來的施政主軸,乃以「觀光立縣,文化金門」以及「讓兩岸認識金門,讓金門走向世界」為其推動目標,而金門縣於民國九十三年舉辦之世界島嶼會議,更發表通過「金門宣言」。此宣言奠定了金門作為一個國際島嶼的永續發展的基本方向。
中華綜合發展研究院並指出,隨著國際情勢的改變和兩岸關係的和緩,金門的戰地角色也有重大的轉寰,1992年11月7日,實施了近40年的金門戰地政務宣告解除;1993年2月7日,金門開放觀光,金門從此在政治、社會、經濟上均有大度的蛻變。儘管戰爭已遠離,但田野間依然到處可見碉堡、反空降樁,村里巷道間斑駁的防空砲洞、祖厝四週可見的各式反共標語、精神教育的語彙和歷史遺跡,清楚地訴說著戰爭的可怕與悲慟。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金門一直蒙上一層神秘、肅穆的面紗;其獨特的戰役遺址及戰備整建工事,不但是金門獨特兼具文化發展特色,同時亦成為金門縣發展國際觀光休閒產業最大的最有利條件。
而隨著區域經濟的發展,以及海峽兩岸關係交流日益密切,金門縣在台灣本島與中國大陸之間的樞紐地位已然成形,而金門、廈門也有逐漸成為生活共同圈的趨勢跡象,金門縣民也漸漸習慣恢復過去和大陸之間原有的「近鄰和諧」關係。因而兩岸走向和平共生,乃為時勢所趨,雙方應把握目前良好的互動態勢,以促成兩岸更為善意之交流行動。復配合國際觀光休閒島嶼之行銷擴展,觀光客源將來自對岸大陸、台灣本島,甚至於世界各地,深信有助於金門縣的繁榮發展。因此,本計畫之總體目標,在於即時規劃各項必須之條件,以便迅速掌握既有的人、時、地之優勢,配合台灣|金門|大陸福建(廈漳泉閩三角洲)之間已然逐步成形之區域經濟發展,積極推動金門成為一個國際級的觀光休閒島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