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鄉情親情澎湖攝影家張詠捷主講食物戀

發布日期:
記者: 蔡家蓁/專題報導。
點閱率:532
字型大小:

你覺得什麼菜最好吃?法國料理、日本料理,其實都不是,全世界最好吃的菜,就是媽媽親手做的菜,那怕是一道簡單的料理,都能讓你咀嚼出當中滿滿的愛。

走過許多國家,許多城市,最後選擇返回故鄉澎湖的攝影家張詠捷,昨日在「文化講座─食物戀、從澎湖看金門」活動,暢談她的「食物戀」,她也提到嚐遍各地美食,始終想念回味的還是媽媽的味道。

由金門縣文化局舉辦的「文化講座」,昨日有請知名的澎湖女攝影家張詠捷開講,主題為她的近期力作「食物戀」,共吸引地區五十多位民眾到場參與,反應相當熱烈。錯過的民眾,不妨把握5月10日晚上19:00~21:00的最後一場講座,主題「從澎湖看金門」。

張詠捷的新書「食物戀」,推出後即引起熱烈討論,並獲得2005年開卷年度十大好書美好生活書與2005年 博客來年度百大 名人推薦100的殊榮。

以攝影聞名的張詠捷,推出的第一本書並非攝影集,而是一本圖文精彩的食譜書,當初曾受到不少關愛的眼神,張詠捷提到10年前她辭去工作,決心從台北回到故鄉澎湖,就開始對家鄉菜產生興趣,不管是思鄉時腦海縈繞的豬母水湯、古早味的扁魚麵線、色彩豐富的金瓜雜煮,每道菜都蘊著濃濃鄉愁與島嶼順應節氣與自然環境而成的樸實口味。

張詠捷是道地的澎湖人,曾任︽人間︾雜誌、︽張老師月刊︾攝影,三度榮獲行政院新聞局攝影金鼎獎。曾於國立台灣美術館、台北市立美術館、誠品畫廊,各地文化中心等處舉辦攝影個展,並於紐約、巴黎、阿姆斯特丹展出攝影作品。在34歲那年,她決定辭職返鄉,理由是愛一個地方要趁年輕,把最好的自己貢獻在最愛的地方,而不是「等到不會哺土豆」才回去養老。

這十年來,她始終堅持「不信故鄉喚不回」,揹著相機、錄音機,穿梭在澎湖大大小小的廟會、祭典活動,遍訪當地耆老,到現在已整理出超過百萬字的田野紀錄,留下無數珍貴的影像資料,其文字書寫也充滿了個人獨特的詩情,曾於︽張老師月刊︾、︽中國時報 寶島版︾開設關於攝影,關於食譜的文圖並茂專欄。

「鄉下菜最珍貴的地方,就是沒有繁複的烹調方式,單純的食材直接以水火鹽互相調和,在鍋鼎中釋出最原始的味覺口感,將陽光、雨水和土地的甘甜芬芳,轉化成有益於身體的養分,那種純樸健康的滋味,絕對不是加了大量味精與醬汁所烹煮出來的那種討好人的菜餚可比擬。」這是作者張詠捷寫海島鄉民的家常美味,卻也正是這本︽食物戀︾最獨特的口味。很多飲食書只能寫出美味,但寫不出味道,他們能教你美味的祕訣,卻鮮少能像張詠捷勾勒出如此貼切的味覺。

︽食物戀︾中就收集了24道澎湖的古早味,每道菜都有動人的故事,也許是一段精采的回憶,或者是當地風俗、諺語的由來,充滿了濃濃的親情,與澎湖先民的智慧和風霜。

對於很多讀者而言,即使沒有細讀書中的料理故事,單單翻閱主菜的圖片,鮮香四溢的「大蛤包飯」、精緻小巧的「雞母狗仔」和青、紅、白、黑、黃等五色俱全的「豬母水湯」,也會讓人看得直流口水。

沒有美女明星的加持,也不為食材找來高貴精美的餐具搭配,︽食物戀︾選擇用簡單古樸的鍋碗上菜,甚至多以黑白的影像來呈現,卻也感動了許多人。

一個無法忘情家鄉菜的攝影家暫且放下相機,拿起鍋鏟向長輩學習傳統菜餚,她執起筆,寫下一篇篇動人的家鄉戀歌。用鏡頭、用鹽巴、用紙筆,喚醒食物與生命的原味。

難怪很多人說,這不只是一本滿足口腹之欲的食譜書,動人的故事與回憶、精采的視覺影像,是一道道視覺與心靈的豐富饗宴,更可以說是一位攝影家的家鄉戀歌。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