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三十年老店洪秀珍撐起一片天走出自己的路

發布日期:
記者: 陳榮昌/專訪報導。
點閱率:1,462
字型大小:

后浦靜謐的小巷裡,傳來陣陣熟悉的麵粉香與談笑聲。

洪秀珍一家,正快樂做糕點。六十三歲的丈夫林照現搓揉麵糰,五十四歲的洪秀珍巧手捏製,年輕力壯、二十八歲的大兒子林建富則負責搬運、油炸、烘烤,也幫忙製作。

麻花、糖餅、花生荖、麻荖、寸棗糖、豬腰餅(豬哥餅)、金貢豆,是老店的招牌,這些金門傳統小點心,滿足了鄉親的脾胃,也豐富了島鄉人的記憶。

來自小金門西方的洪秀珍,娘家世代做糕點,出生大陸惠安的外公,擁有一身製餅的好手藝。

洪秀珍的父親洪金造原本與洪秀珍的祖父母落番新加坡,祖父母過世後,十多歲的父親返金投靠洪秀珍的外婆、外公,並跟著外公學習做糕餅。

父親稱外婆「阿姑」,與母親林瑞美是表兄妹,外公外婆見父親勤快可靠,將母親許配給父親,二人結婚後,開了金瑞成餅鋪。之後,更經營成知名的金瑞成貢糖廠。

福態的洪秀珍從小便在外公外婆家長大,也學了一手祖傳好手藝。丈夫林照現原在小金上林「殺豬」,民國六十六年一家人搬到大金門,開了「珍香餅店」後,才跟著妻子學做糕點,如今手藝也不差。

「珍香餅店」原本租駐在后浦浯江街底、華都理髮店附近,民國七十九年搬到中興街巷弄現址,終於擁有屬於自己的糕餅店。洪秀珍說,店招以她的名字命名,並由擅長書法的弟弟洪松柏題就。

麻花是洪秀珍的拿手絕活,「閉著眼也能做成」,洪秀珍笑著答腔,偏頭與丈夫咬咬耳朵,兩手慣性地將麵糰搓長後,對折,再順著搓成捲狀,小巧的麻花於焉成形,經油炸、和上糖粉、蒜蓉,令人滿嘴甜香的麻花便大功告成。

麻花用的是中筋麵粉,較低筋Q,須要上油搓成麵糰,才不會黏和在一起。一家人手巧,一轉眼,竹製的大篩盤,已裝滿一個個的捲形麻花。洪秀珍說,因為夏天天氣黏潮,因此做的糕餅樣式較少,冬天乾爽、生意較佳,做的花樣也較多。

論起糕餅的銷售情形,洪秀珍表示,農曆年節,生意較好,因為不少鄉親返金過年,返台時總不忘帶上幾包傳統小糕點,給自己或送親友,聊慰鄉愁。清明時候,潤捲皮包花生荖,另有一番風味,因此,生意也還算不錯。不過,比起從前農業時代,可就差多了,洪秀珍指出,早期農忙,體力消耗大,習慣買小點心充饑,有時,還需要外送,因此銷路大,生意較好。小三通後,去廈門的多,到台灣的次數少,購買的意願也跟著降低不少。

大兒子林建富當完兵後,承繼起做糕餅的棒子,現在也同父母一樣,練就一身不用眼看也能做餅的功夫。

正說笑著,洪秀珍的老母親林瑞美、妹妹洪秀琴剛到城隍廟上完香,提著竹籃進來,洗好手後,母女三人各據一方,和麵、捏製,一展當年祖傳餅鋪的紮實功夫,重溫聯手做糕餅的兒時記憶。只是,隨著年華漸老,熟悉的傳統餅香也慢慢淡去,在熱鬧嘈雜的街市、華麗耀眼的店招下,缺了製餅記憶的現代糕點,彷彿也少了那一丁點無法形容的味道。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