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老兵淚天涯淪落梁飛倫一曲思親淚不乾

發布日期:
記者: 陳榮昌/專訪報導。
點閱率:423
字型大小:

「我有心回宋營,見母一面;怎奈我身在番,遠隔天邊。思老母,不由兒肝腸痛斷;想老娘不由人珠淚不乾。::眼睜睜,高堂老母難得見,兒的老娘啊::要相逢,除非是夢裡團圓」。十八歲隨部隊輾轉撤退來金,半世紀後,再回首,老父老母已上了天國,連墓塚也失了影蹤,喜歡唱京劇的老兵梁飛倫,一曲「四郎探母」,遙寄的是對湖南老父老母永遠的思念。

民國三十七年,正是兵荒馬亂的年代,十八歲的梁飛倫投筆從戎,還來不及回顧父母的容顏時,便隨著國軍部隊他移。從軍之旅,竟成了與湖南常德父母永別之時。

對於父母的模樣,梁飛倫已沒有了印象,只記得父親梁榮華當年在郵政局工作,母親何氏是家庭主婦,還有一位大他四、五歲的姐姐。

在湖南衡陽入伍後,一百多名的新兵,分發至戰車第二團第三營第七連,駐紮於漢口市。梁飛倫記得當時第二團團長為吳文芝,第三營營長薛名士,第七連連長張得才。那時,政局動盪不安,學潮此起彼落,敵我難分,因為部隊調動頻繁,連通信都成問題。

梁飛倫跟著部隊由大陸撤退到台灣,再由台灣調派至大陸舟山群島,駐防於定海,在舟山群島時,部隊保密,官兵根本不知道外界的狀況,即使後來由舟山群島撤軍,梁飛倫也是直到最後一刻才知曉。

部隊撤到台灣湖口,民國四十三年,又轉至金門,落腳於太武山。

「只看到黃土一片,看不到綠草一株」,這是梁飛倫對金門的最初印象。在沒水沒電的貧瘠情況下,梁飛倫和其他十多萬國軍弟兄,展開他們在金門的軍旅生涯。沒水,就設法引山泉、接雨水,沒電,就點上蠟燭將就。

雖然沒有水、電,也沒有電視、電影可供娛樂,但每個師部都成立劇團,也成了十多萬大軍的最大慰藉。那年頭時興京劇,梁飛倫跟著學會了唱京劇、拉京胡。 民國六十二年,梁飛倫以上尉階級退休,定居金湖。靠著部隊退休俸,他笑說,「吃不飽,餓不死」,但比起部分士官兵,他覺得已經很滿足了。

民國七十五年,兩岸開放通郵、通商,梁飛倫開始寄信、寄錢給大陸的家人。才知道,父母在大陸淪陷後,就被鬥爭、下放,連家裡的屋舍都被夷平,重新分配,父母不堪折騰,民國四十多年便已過世。

民國八十四年,梁飛倫提起勇氣返回故鄉湖南常德,由於大陸戶籍不能隨便遷移,僅靠著父母的名字,很快便找到故鄉親人,唯一的親姐姐已過世多年,父母死在那?葬在那?則毫無所悉。表親們留他,要還給他僅剩的若干田產,梁飛倫揮揮手,全給了他們,因為留著、望著,只會增添無盡的心傷和不捨啊!

金門樂府傳統樂團成立後,梁飛倫義務指導學生,學生吟唱,他卻遙念著,「眼睜睜,高堂老母難得見,兒的老娘啊::要相逢,除非是夢裡團圓」,這一曲,對許許多多一生顛沛流離的老兵來說,怕是此「憾」綿綿無絕期。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