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訴說金門滄海桑田金管處辦鄉土資源研習
穿越時空看家園,金門已歷幾滄桑?出了鄉關入異鄉,回看故鄉變夢鄉!金門國家公園為「準大學生」開辦了九五年鄉土資源研習營,透過老照片,讓學生們瀏覽金門的過去;希望他們也能用自己的方式,珍視金門的現在,不要讓金門的印象消失成無影無蹤。
即將由金門高中畢業,並離開金門到島外求學的準大學生們,被安排參加金管處所舉辦的鄉土資源研習營。其中有一個課程,是由林金榮(見上圖)播映並講解金門的老照片。主題就是:「穿越時空看家園」。
林金榮是金門本地的文史工作者。在林金榮所拍攝或蒐集的照片中,有些原本屬於金門的景象,歷經滄海桑田,早已經不存在了,成了記憶中的夢土。林金榮告訴學生們,一旦離開金門,家鄉馬上就變成故鄉了,希望他們要多看一眼金門。他說:離得了鄉,離不了腔,離開了家鄉,才是真正認識家鄉的開始,地方的文化也要靠大家傳承下去。
由於時空環境的不同,在林金榮那個時代的中學生,並非人人有機會可以摸到相機。他說,當時能借得到的相機,幾乎都是故障的|例如測光表壞了。不過,他還是練就了用故障相機拍出影像的功夫。到了大學時代,需要靠助學貸款完成學業的他,則是用商借的方式,陸陸續續地,用鏡頭來記日記。
他說,每一個影像,背後總是代表著一些悲歡離合,累積來就是文化。他希望年輕的學子們,也要了解自己的家鄉;不要出了門,支吾說不出來處究竟是什麼樣的地方。
在林金榮投射的影像中,有一張清代的照片。當時,照相的技術還不是很發達,拍一張照片要等很久;男女主角表情等得僵了,顯得有些呆滯;小孩子被保母護著不動,但手部仍因為活動而有些模糊。
清代民初,金門人要去南洋,搭上船後,船上黑壓壓的是一堆人頭|布衣黔首,聚散天涯,這也是一代金門人的故事。
有一張照片是民國五十三年代拍攝的|影像中,三個女自衛隊並列合影。髮式是當時最流行的爆炸頭或飛機頭,如今卻盡可博君一笑。這正時空不同所造成的差異。
過去的莒光樓,有高大的柏樹屏翰;現在卻已經沒了隱蔽,一覽無遺,反而失去了美感。在莒光湖,過去原本還有九曲橋;兒童樂園的入口則是兩隻長頸鹿:::。從七歲到十二歲,林金榮這個年紀的莒光國小學生,常由庵前走到貞節牌坊;常在莒光湖附近抓青蛙或烏龜。
金門的過去化為一幕又一幕,在學生們的眼前閃過;布幕中出現了已經拆掉的隘門、已經拆掉的老房子、已經拆掉的模範街過廊、已經拆掉的槍樓、已逐漸消失的軍事偽裝:::。還有一幕是老少共有的記憶,那就是豆花伯仔與麥芽糖。
林金榮表示:不同的時間和空間,有不同的悲歡離合,值得去觀察、紀錄和分享;情感和文化都是這樣累積出來的。他希望準大學生能在踏出家門前,再仔細看看金門這個家園。
他說:金門一直在變!從現在看過去,不但是穿越時空看家園,也是移山倒海看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