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金門縣女性自我成長工作坊播下婦運種子
「性別盲」是世界性的盲點;性別主流化則是一種國際趨勢。在性別主流化的潮流中,女性照顧別人以及需要被別人照顧的處境,都應該被看見,被重視!
第一屆金門縣女性自我成長工作坊昨天在社福館舉行。行政院婦女權益促進會委員陳來紅應邀在社福館開講,闡述性別主流化的概念及與婦權有關的組織和溝通平台等陳來紅說:一九三○年,在臺灣彰化,曾經有一場演講,內容談的是女性在社會教育改革中的社會責任,有三千人參加。比起七十六年那前一批敢於自稱「恁祖媽」,以與男性(恁伯)相抗衡的強悍女性,現在的女性,顯得知識不足,膽量也不足。她說:膽識不夠,國家就會不強盛!
她鼓勵女性無畏加入掃除性別盲的行列,但不是要去追求大女人主義或女性沙文主義,而是要爭取基本的權利。
陳來紅表示,每個人都有盲點,但是「性別盲」卻是世界性的盲點,而且女性可能是性別盲中最嚴重的一群。
她認為,金門地區的性別盲,恐怕比臺灣來得嚴重。她來過金門七、八次,有一些金門女人的心聲,會迴盪在街巷裡,讓她聽到。例如拜拜是年頭拜到年尾,初一拜到月底|在這樣情況下,女人是盲目地忙,男性則是茫然不見女人的累與忙。
對於拜拜這些事,陳來紅表示,她的母親可說是寧靜革命的革命份子。她母親認為燒金紙在舊時代之所以可行,是因為地方空曠;但時空已經不同,就應該改成只燒香不燒金,以免增加溫室效應,為人類帶來災難。
陳來紅的母親生了十一個孩子。這十一個孩子都認為:媽媽最愛我一個!這是因為她的母親能打破「比較的文化,肯定每一個孩子的差異,不會讓他們產生自卑感。」
讓每一個孩子都認為媽媽最愛我|這就是女性的本領。治家如此,治國亦當如此。政府施政的細緻度不夠,就在於沒有讓資源的分配達到公平|用女性思維來治國,可以彌補上述的這種缺失。
在性別主流化的趨勢中,女性不應該再淪為商品或不被尊重。從新生兒的角度來說,人類不應做上帝的事,不應該被重男輕女的性別盲所驅使,任意控制新生兒的性別。
從工作的角度來看,母親經常得為養育孩子而放棄工作。離開一份讓自己有成就感的工作,對女人是很痛苦的事,但男人總是默默看著女人在工作與家庭之間掙扎,好像沒有他的事一樣。等到空巢期一過,女人因為人際關係和社會參與被切斷,要想重返職場已有困難|這是國家支持系統的不良所致。
陳來紅表示,要推動性別主流化,應該像提肉粽串一樣,由頭端下手,讓政策在推動之前,就先考慮到婦女的權益。為此,行政院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一直努力在行政院提醒各部會,要有性別敏感度。例如公車吊環的高度,應該要考慮女性的平均身高;廁所的設計,要把有利於婦女的細節列入。(她說:雖然委員會也常被各部會所「忽弄」。)
在民間方面,婦女可以透過婦權基金會與政府部門聯結。婦權基金會有一個基層婦女組織發展計畫,金門地區等尚未形成組織的婦女,可以根據這個計畫,申請經費,並以合作社的方式,利用本地的自然材質,集資從事一些經濟活動。
陳來紅表示,女權運動,在美國已經走了一百多年;臺灣用十年的時間,就要趕上一百年的成就,走起來是很辛苦的。不過,今天所做的努力,將來將會產生「蝴蝶效應」(混沌理論|一隻蝴蝶在巴西搧翅,可能在美國德克薩斯引起龍捲風),讓後代的婦女受益;就像前代婦女所做的努力,可以讓今天的婦女,有機會一起聚會討論性別主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