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人文與自然之美神父也驚歎
牆面疊砌人丁字,燕尾相銜一線天。古厝寓意可「輔仁」,神父聞道誇新鮮!金門的人文與自然之美,讓輔仁大學的神父感到震撼。一位神父說:金門人不忘記根本的傳統,不僅僅只是觀念的形成,而且還能化為實際的行動!
輔仁大學的單位代表|耶穌會使命室,組團到金門進行采風知性之旅。團員們都是第一次到金門;三天的遊程,讓他們感到處處新鮮。在山后民俗文化村中,寓意深遠的建築語彙,透過雕刻、圖象、文字,或諧音,表達對里仁為美、講信修睦的種種企盼,還有對福、祿、壽和真、善、美的追求;處處都有吉祥和教化的意涵,讓他們大開眼界。
來自越南的武金正神父表示,金門給他的印象就是震撼與美麗,處處透露著新鮮感。
山后民俗文化村的闢建,讓他覺得金門先民到島外發展,卻沒有忘記他們的根;這種不忘本的精神,不只是停留在觀念,而是化成了實際的行動。
武金正是輔大的專任教授;學術專長及研究專題包括:神學專題、宗教哲學專題研究、解放神學等。他是奧地利茵斯柏路克大學哲學博士、輔仁大學神學博士。
他表示,凡是人,都會對過往有所「懷念」,這就是對傳統的尊重。在耶穌的教義裡,也希望世人不要忘本。
武金正表示,輔仁大學的特色,乃是希望教給孩子們知識和做人的道理,幫助國家和社會往最好的方向發展。每年一次,在學校擔任輔導工作的服務人員,會到校外參觀,從各地的文化中,發現一些人文精神,金門讓他們不虛此行。
參加金門采風知性之旅的人當中,還有一位西班牙裔的神父,名叫陳宗舜。他也是輔大神學院教授團的成員,專長在教會史和教父學;在臺北有福傳高手的美譽。
陳宗舜二十五歲就到臺灣傳教,距今已經四十二年,現在已經是滿頭銀髮的老教授,他最欣賞金門的大自然。他說:金門的鳥兒們可以自由地飛翔;金門的人也像鳥兒們一樣自由自在|而且很善良。
陳宗舜見證了臺灣四十二年的歷史,卻是第一次到金門。看到金門的戰役史蹟;他認為,金門過去那一段奮鬥的歷史,正是臺灣保有自由的因素。
在輔大任教的他,認為教育的目的,是要培養有良心、有價值觀的年輕人。他所強調的價值觀,就是:彼此相愛,如同耶穌愛我們一樣。
他說:愛人是不分皮膚和種族的,就像我們中國人所說的四海一家|對這位老教授而言,中國人是我們,我們是中國人;這個我們,包括他自己在內。
在臺灣這個華人世界裡,陳宗舜傳播的是耶穌的博愛,但中文名字卻是取宗法大舜的「宗舜」,頗有儒家的丰韻;他認為儒家思想是一種很好的人文主義。不過,沒有一種人文主義是完美的|好的觀念,需要傳承,若不合時宜的,還是要用神學來觀照。例如有人嘴角上黏著一粒米,人人看著他,讓他自以為受到注目;等到他走到鏡子前面,才發現原來是這麼一回事,這就是觀照的重要。
輔大這一趟金門采風,參加的成員還有神父嚴任吉,以及與使命室有關的成員;包括:王文芳、林孟諭、鄭寶彩、蕭坤霓、曾明鋒、張淑玲、薛丹妮、林榮章等。
王文芳認為,金門閩南建築的一磚、一石、一脊、一柱,處處透露著學問,實在很精彩。前人的智慧,值得後人欣賞。
林孟諭表示,看到今日金門之美,又看到昔日古寧頭大戰後的殘垣,讓人感到戰爭的殘酷。她認為,前人的許多努力,應該要傳承給下一代知曉;戰爭的殘酷,也應該化為深刻的教訓,避免人為的災禍再度降臨。
輔大金門之旅的地陪是由金門縣救國團的林雅仁擔任。林雅仁向他們說明:在兩列古厝之間,燕尾脊與燕尾脊兩兩相對,將及而未及的縫隙,叫「一線天」;牆壁上石塊交錯,相疊成的紋理,叫「丁字砌」或「人字砌」|人上有人,人下有人;丁外有丁,丁內有丁,取人丁繁衍,家族興盛的蘊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