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兩場肝病篩檢吸引許多民眾到場受檢

發布日期:
記者: 蔡家蓁/金城報導。
點閱率:389

「保肝結緣,毋忘再檢」肝病篩檢活動昨日前進金門酒廠金寧廠,與金門縣立體育館,吸引相當多民眾到場參與篩檢,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表示,這個現象顯現居民健康觀念日增,大家已經相當重視身體檢查。

肝病篩檢活動昨日共有二場次,分別為:上午九時至下午五時在金門酒廠金寧廠;與下午二時至五時假金門縣體育館,兩個場次都吸引許多民眾到場參與。包括議員李沃士與縣府都派人到場慰勞工作人員的辛勞。

但兩個場次卻有兩樣情,在體育館的活動,民眾排隊相當踴躍,醫護人員雖然忙碌,不過本著服務精神,依然是神情愉悅;但酒廠部分,由於許多民眾基於路程考量,選擇到酒廠篩檢,但卻遭到酒廠人員的「差別待遇」,難免心有不平。

有民眾忿忿不平的表示,位在酒廠的篩檢處,外面又沒標示只限酒廠或不歡迎民眾等字樣,可是為何去排隊要做超音波檢查時,酒廠管理人員又在旁「碎碎念」,一副不歡迎的樣子,讓他們感到相當不舒服。

根據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指出,肝癌是台灣地區民眾癌症死因第二位,每十萬人口死亡率31.17,不過在金門地區,肝癌則是癌症死因的第一位,每十萬人口死亡率35.08,如果以性別區分,台灣地區男性每十萬人口肝癌死亡率是44.92,而在金門地區卻高達60.58,反應篩檢重要性。

肝病防治基金會執行長提到,最主要是由於金門過去有部份飲水和食物受到污染,加上醫療資源缺乏,許多民眾從未做過肝炎篩檢。

為關懷原住民及離島地區弱勢族群的醫療照護,衛生署補助肝病防治基金會辦理「金門離島地區肝病篩檢」活動,同時舉辦講座,強化宣導肝病防治的重要。

據了解,由於肝病早期通常沒有明顯症狀,加上國內B型肝炎帶原者或C型肝炎感染者中,有超過三分之二的人因不自知而疏於追蹤治療,導致由肝炎演變為肝硬化,甚至肝癌的可能性,遠大於一般民眾,不但造成個人及家庭的損失,也成為醫療資源的重大負擔。

記者許加泰/金城報導

肝癌是台灣癌症十大死因第二位,尤其在金門地區,男性每十萬人口肝癌死亡率高達六十點五八人,遠超過台灣本島的四十四點九二人,金寧衛生所加強肝病宣導,也積極推動「金好康健康檢查|成人整合式篩檢服務」活動,下鄉深入社區服務鄉親,衛生所主任陳水湖提醒鄉親為了個人的健康,也為了家人的幸福,應定期接受健康篩檢,早期篩檢、早期發現並控制疾病,進而降低疾病的併發症。

衛生所指出,衛生署二零零四年統計資料顯示,在金門地區,肝癌是癌症死因的第一位,每十萬人口死亡率為三十五點零八人;若以性別區分,台灣地區男性每十萬人口死亡率為四十四點九二人,而金門地區男性則高達六十點五八人。由於肝病早期通常沒有明顯症狀,加上國內B型肝炎帶原者或C型肝炎感染者中,有超過三分之二的人因不自知而疏於追蹤治療,導致由肝炎演變為肝硬化,甚至肝癌的可能性,遠大於一般民眾,不但造成個人及家庭的損失,也成為醫療資源的重大負擔。事實上,根據肝基會一九九九年及金門衛生局二零零五年所作的篩檢結果,當地B肝帶原者比例分別為百分之十九點一五及十二;C肝抗體陽性率為百分之零點三九及一點一,都不比台灣地區來得高。最主要的問題可能還是出在醫療資源不足及先天地理環境限制上。金門因醫療資源不如台灣本島發達,導致民眾對於肝病不瞭解,不注意、不檢查,加上後送就醫不易,甚至檢查之後也往往不在意或不追蹤,錯失早期治療時機,除此之外,金門民眾多食用如玉米、花生等易遭黃麴毒素污染的糧食,如果本身又罹患B肝,就十分容易罹患肝癌。

陳水湖表示,金門地區B型肝炎盛行率,依據國內以往的相關研究約百分之十五至二十。肝癌是金門最常見的癌症,篩檢社區民眾B型與C型肝炎,並予與追蹤治療與衛教,能減少肝硬化,並提早發現早期肝癌,早期治療。而年齡愈老骨質疏鬆症比例愈高,將更易骨折,發現個案並予與追蹤治療與衛教,可減少骨折與住院的機率,及降低老人的死亡率。由於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是腦血管疾病、心臟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險因子,衛生署老年慢性病防治工作重點在加強民眾對中老年慢性病危險因子之認知,提升四十歲以上民眾接受血壓、血糖、血脂肪篩檢,建立個案追縱管理系統及推展共同照護工作。縣府為加強照護地區中老年人健康,由縣府暨衛生局自行編列經費來推動「整合式篩檢服務暨健康管理照護計劃」工作,除提供原健保成人健檢給付之項目外,另免費提供B、C肝炎檢查、骨質密度檢測及癌症篩檢等服務。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