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人:維護自然生態保住金門特色
金門是一個非常特別的地方,應該繼續與自然共存!在世界上,像這樣的地方,已經不多見了;但如果沒有人肯花時間努力,並勇於去提倡和推動環境保護,很快的,金門將會與其他地方沒有什麼兩樣!
今年三月二十四日,一位名字縮寫為ET(一踢;Edward Thomas的美國鳥友,與一群臺灣鳥友(birders)同行,專程到金門賞鳥。在金沙鎮浦邊村,才花了半天的時間,ET(外星人the Extra-Terrestrial的縮寫也是ET)就看到了十八種他自己前所未見鳥類。ET與華裔的妻子周青青(Ching-Ching)回到美國後,於日前來信,表達他們對金門之行的好感。
沒有到金門以前,ET看過的鳥類已有七百二十四種。來過一次金門後,在他個人的紀錄中,總共又多了三十多個「NBS」。在國際野鳥協會,鳥友們稱這些沒有見過的的鳥類為NBS(New Bird Species),也就是「新鳥種」。
周青青表示,像金門這麼特別的地方,將會吸引鳥友們一來再來,年復一年,持續進行賞鳥(BIRDING:特指觀賞野生狀態下的鳥)活動,因為在不同的季節,可能會有不同的NBS出現。回到美國之後,ET和周青青來信告訴生活在金門這個美麗島嶼上的居民,真誠地希望大家為維護自然生態而努力,以保住金門的特色。
他們在信中說:人類是許多野生鳥獸的毀滅者。我們為了自己的方便,摧毀了環境,卻沒有注意到這種行為所造成的後果。
自然老母對人為的破壞是噤齒含悲的,只能無言承受;因此應該要有更多的人為自然老母發聲,制止人類對生態的破壞!尤其像金門這麼特殊的地方,若沒有人肯為生態的保護採取行動,很快的,金門將不再特殊。
周青青說:在美國,有一些城巿已經開始注意到要與自然共存(co-existing with nature)。比如說,如果一定要開發某一個地區,開發者一定會盡力保留住處女地,避免碰觸。如果一定要栽種植栽,就要選擇原生種的本土植物,以強化現有的生態。地方生態,應避免受外來種干擾,若棲地的食物鏈被改變了,原有的動、植物將無法繼續生存。人類就沒有機會再享受美麗的鳥兒或蝴蝶::。
對於金門之行,ET是這麼說的:「I found out how beautifulKinmen was. The people in the town and rural areas were very kindand polite and helpful. The food was FABULOUS. I loved the localfood.」(我發覺金門是多麼的漂亮。金門城鎮和農村的裡的居民都非常和善、客氣、樂於助人。金門的食物是難以置信的好。我愛這地的地方美食。)
ET說,他在金門吃到的蚵仔煎(fried clams),是他在費城以外,吃過最好吃的一道。當然,其它食物或糖果,也非常棒。金門這塊土地和金門島上的鳥類,帶給ET夫婦很多樂趣。在這裡,他們可以接近鳥兒去拍攝牠們。下回到金門,ET打算多留一陣子。
那一次的金門之行,ET是由臺灣省野鳥協會前理事長張淑姬、資深鳥友廖美鳳等人陪同。他們在大雨中花了七個小時(前後兩天)的時間,才拍到了琵嘴鷸,返回美國後,特別寄來與金門的朋友分享。這種琵嘴鷸,全世界大約只有二千五百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