鱟來好運到活動在後豐港展開
由教育部指導、國立台南社教館太武山社教站主辦、金門縣休閒漁業促進會承辦的「鱟來好運到」生態保育活動,昨日在後豐港社區展開,讓參與的民眾更加瞭解維護環境,保育「鱟」的家園,今(6日)活動還有一天的課程,歡迎鄉親踴躍前往參與。
這一項別開生面的生態保育活動共進行兩天,昨日共吸引了近二百位民眾的參與,由太武山社教站副總幹事同時也是金門縣休閒漁業促進會總幹事的洪德舜擔任解說員,他將豐富的後豐港社區生態及古厝文化介紹得生動多姿,讓參與活動者聽得陶醉。
太武山社教站召集人陳滄江在揭幕致詞表示,自民國82年地區開放觀光以來,雖然地區帶來了文明的產業與科技,但是本土文化的傳承卻有逐漸流失之慮,陳滄江以金城古城隍廟、南門浯江溪加蓋為例,現代水泥建築帶來表象的金碧輝煌,但是付出的代價卻是傳統的歷史文化的沉淪以及自然生態的浩劫,不可謂不大。
陳滄江說,後豐港很像日本橫濱的一個小漁港,有古厝、有沙灘、有潮間帶、還有美麗的夕陽餘暉,等數不盡的自然生態,後豐港原來就是活化石「鱟」的家園,但是水頭商港的開發,帶來一些遺憾,因為在未來不久的將來,恐怕連「鱟」,都要成為後代子孫夢中的回憶。此次活動的內容包括有:生態專家學者談生態保育工作;參觀金門縣傳統農漁業之農漁器具;參觀後豐港閩南聚落歷史建築之美,介紹後豐港史前遺址;水獺棲息地解說,體驗活化石「鱟」的出生原始棲息地及其生態;邀請金門陶藝大師謝華東親授捏陶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