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郵展珍郵讓人眼亮
「中華民國95年全國郵展」,從8月4日在金門縣立體育館展出以來,到昨日告一段落。這三天的展期,每日都吸引大批人潮前往領略郵票的方寸之美,尤其是部分珍貴的展品,都是只有在亞展郵展或是世界郵展才可以看到,讓郵迷一飽眼福,期待這項全國性的郵展很快的又有機會到外島金門展出。
由中華郵政公司與中國集郵協會和金門縣政府共同舉辦的「中華民國95年全國郵展」,活動內容包括珍藏郵票展覽、鼓勵學生儲蓄及軍人集郵壁報比賽、兒童創意寫生比賽、郵票電腦彩繪遊戲、電腦有獎徵答、郵票服裝選美比賽、SHOW GIRL郵政服裝走秀、郵票選美活動等一系列活動,並穿插郵政摸彩活動,三天的活動,吸引民眾、學生熱絡參與,也掀起一股郵展熱潮。
這一次郵展也廣羅海內外集郵專家提供清朝、民國等四百多件珍藏郵品,其中有市價約新台幣二千五百萬元的「中華民國第一珍郵,民國三十年發行國父像紐約版中心倒印10方連」,以及市價約新台幣一百多萬元的劉銘傳創辦台灣郵驛|第一套台灣郵票實寄封等作品,都是吸引郵迷注目的焦點。
中華民國第一珍郵,民國三十年發行國父像紐約版中心倒印10方連,存世最大10方連,此件變體郵票目前由中國集郵協會理事長黃明芳先生所珍藏。抗戰前期,中華郵政除在香港印製大批郵票外,並交由紐約美國鈔票公司,以雕刻凹版印製國父像郵票一批;通稱國父像紐約版。此套郵票之設計以國父像圖案居中,邊框設計簡潔美觀,上繪青天白日國徽,數值分列上方兩側。全套十六種,分數票及角數票採單色印刷,圓數票印製不同顏色之邊框,中心套印黑色之國父像,於三十二年二月起發行。民國三十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重慶郵局集郵組停售舊版郵票前夕,售出國父像紐約版貳元中心國父倒印郵票一全張(五十枚),其張號為「32」,由於紐約鈔票公司印刷廠素以印刷嚴謹聞名於世,所以在此之前並未看到這套郵票有此中心倒印之變體郵票。而這一個全張經拆散後分散各地;且大多為單枚票。此變體票由於存世流傳極罕見,因此屢次在國際郵票拍賣會上創出超高成交價格。清代明信片(1897~1914),清代共發行四版明信片,使用達16年半之久,從1897年10月1日發行清一次片起,由於未加入萬國郵盟,在國家郵政開張後至1902年1月1日止,也未與法國等列強各國簽訂郵務協定,所貼大清郵票必須加貼列強各國客郵票。方可寄往國外,造成混貼各國客郵票之情況。而國家郵政成立初期所加蓋發行之小龍、慈壽、紅印花等名貴郵票也使用再清一、二次片。而在國家郵政創辦初期,在清代所使用的各式特殊郵戳如大圓戳、日月戳、八卦戳帝國日戳等,也是清代郵戳之精華所在。清三次片是在國內印製之第一次明信片,使用時間相當短暫而錯印之「大清右摺雙片」更是中國明信片之王,也有使用於特殊郵戳及加貼宣統票等實例。最後,所發行之清四次片數量雖多,但使用在邊疆知西藏等地非常特殊。
十九世紀中國郵史翦影,中國古代設立︿驛站﹀專地官方文書信件,民間另設︿民信局﹀辦理私人往來信件。外洋信件則交往來商旅或貿易商船傳遞。十九世紀初期,歐洲新式郵政興起,由官方設置有組織、有效率之通信機構,提供全民及國際間;暨安全又便捷之通信服務。此項服務及所為之︿現代郵政﹀(Modem Postal Service),官設郵政機構,即通稱之︿郵政局﹀(Postal Office),1834年英人律勞卑(WilliamJohn Napier)最早來華辦理︿現代郵政﹀,於廣州設置收信所,並在廣州、澳門兼顧船來回行駛,攔收信件,該寄遞之信件蓋有︿China﹀小戳。1839年中、英關係緊張,英軍撤離,英國郵政局也隨之關閉。1842年鴉片戰爭簽訂南京條約後,列強紛紛來華設立郵局,此舉瓜分中國郵權,雖然嚴重損害中國權宜,但既設之︿外國客郵﹀局及洋人設立之︿上海公布書信館﹀,其諸多郵政措施對日後中國現代郵政之發展,卻有借住效益。中國現代郵政緣起1858年,清政府簽訂二次鴉片戰爭天津條約後,依約在1860年成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總理各國通商事務及各國使館信件之安全。1866年,海關總稅務司接辦使館信件運遞事務,並於各處海關成立郵務處(C.P.D)。1867年首次發布郵件封發時刻表及郵資規定。1878年成立︿海關郵政局﹀,開始收遞公眾洋文信件,另設官監民辦『華洋書信館』,代理海關郵政攔收華文信件。1878年秋季,中國第一套郵票『大龍』郵票正式發行,存世貼用此票之︿大隆封﹀約四百餘件,皆為中國郵政起源極重要之郵史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