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亞水獺半身癱瘓空運台北市立動物園搶救
一隻受傷的歐亞水獺(小忠)歷經一連串的獵捕,度過了生死劫,昨天已從金門被送抵臺北市立動物園搶救。
水獺小忠之所以被送往臺北,是以讓牠繼續活存做為第一考量。牠現在已經算是是成獸了,但看起來小巧可愛,被保育人員暱稱為小忠。
像小忠這樣的一隻歐亞水獺,根據學者的保守估計,在金門約有一百多隻,但絕不會超過兩百隻。水獺在全世界的生存的情況都很不妙,是一種被列入保育類的動物。在臺灣地區,只有金門還適合水獺生存。
八月八日傍晚六點,沙美金昌雕刻裝佛社的老師傅黃獻鐘,與另一民眾王石烈行經舊「金沙港」一帶時,見到一群原住民工人,捉到了一隻水獺。黃獻鍾起了慈悲心買下,再透過友人,聯絡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告知有受傷的水獺。
金管處保育課人員將小水獺帶回去之後,立即聯絡臺大學者李玲玲和臺北市立動物園的專家,按照他們的指導,對水獺進行觀察,並給予必要的處置。
經保育課人員的檢查,這隻被暱稱為「小忠」的水獺,後腳有被捕獸器夾傷的傷痕,也有被車子撞到的撞傷,半身已經癱瘓。
八月八日被接到金管處時,水獺小忠的精神不錯,先張目看看圍觀著,好奇地運轉著發亮的眼珠和鼻部;不一會兒,又作出羞澀狀,低頭躲開眾人的目光,卻仍掩不了好奇心,不時仰頭看看四周的人們。第一天晚上(八月八日),牠的胃口不錯,吃了一尾新鮮的吳郭魚。
水獺小忠的體長約一百公分,體重略超過四公斤。在金門國家公園內,第二天、第三天,每天都吃掉兩、三尾的吳郭魚。
據拯救小忠的黃獻鐘表示,他自己經常有機會看到水獺的活動,有時是在夜間,有時是在清晨。水獺會在水中鑽上鑽下,好像翻跟斗一樣;雖然有人在旁,水獺卻不是很在意。在解救獺小忠以前,幾天前,他自己也差點撞上一隻突然竄出的水獺;還好他車速不快,又及時煞車。在榮湖一帶,過去原本常有水獺出沒。去年榮湖浚渫時,用大量的泥土護坡,有人認為可能同時已悶死了在當地棲身的水獺,或破壞了棲地,不過這純粹只是民眾的一種猜測。
黃獻鐘表示,多年前,后水頭有許多豬舍,豬舍外有屎坑;有人捕蛇,食蛇之後,傾倒蛇皮等殘羹,大概是濺到了什麼地方,引來兩隻水獺,結果跌入屎坑中,翻騰了一夜,隔天才知道是水獺。當時,屎坑中只有積水,並沒有豬糞。有人把水獺抓去養,卻沒有養活。
黃獻鐘與野鳥協會等社團組織的人相熟,曾經將水獺的行蹤報給研究的學者。這次看到水獺落難,不加思索,立即向原住民勞工買下。對於這樣的義舉,保育課將循相關的作業簽報,希望能加以獎勵。
金管處保育課課長邱天火表示,歐亞水獺獲救的消息見諸新聞後,各界都很關心。在以水獺健康為第一優先的考量下,金管處透過電子公文交換,獲得主管單位(金門縣政府)的同意,已經在昨天把牠送到臺北市立動物園,接受長期照顧。以水獺目前受傷的情況,牠是無法被放回大自然自行覓食的。
在臺北市立動物園,還有另一隻歐亞水獺,也是在金門被發現後送到臺北的;牠在民國八十八年被發現時,還只是水獺寶寶。
金管處表示,金門居民並沒有刻意獵捕水獺的動機,外來的有心人就很難說了。水獺被捕獸器夾傷,意味著水獺的危機又深了一層,希望大家共同發揮勸阻的力量,讓珍貴的生物資源不要受到人為的殘害。
水獺小忠昨天是由保育課人員莊鎮忠護送到臺北,行前還吃了一尾鮮魚。保育課人員陳秀竹表示,臨行時,金管處的人員寫了一張祝福的卡片送牠上路;裡面的內容寫著:「親愛的小忠(水獺):祝早日康復,身手矯健!」「滿滿的魚送你吃哦!」祝福的話語寫在大大的愛心裡面,結語也劃了兩個小小的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