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水獺瀕臨絕種保育類野生動物

發布日期:
記者: 張建騰/綜合報導。
點閱率:507

水獺在自然環境中,是一種重要的「生態指標」物種,牠跟螢火蟲一樣,可以標示或監測環境是否遭受破壞。

根據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的資訊,水獺是行政院農委會公告瀕臨絕種的保育類野生動物;形態特徵如下:頭軀幹長約六十到八十公分。尾長三十到五十公分。頭短而寬,與頸部不易分辨。軀體圓長,四肢短,每肢有五趾,各趾間都有蹼膜。

在生態習性方面,水獺是半水棲的肉食動物,以夜間活動為主,喜歡棲息在溪流或溪流附近。牠善泳,好潛,游動迅速,具有領域性,不許同類越界。水獺的食物種類包括:魚、蛙、蟹、水禽及其它無脊椎動物。很久以前,在臺灣全島,從沿海到海拔一千五百公尺以下的溪流,原本都有水獺的分佈,後來因為河川污染及溪流生態被嚴重破壞,已經很少有發現的紀錄。

金管處表示,水獺在金門地區,目前仍有穩定的族群數量,這表示金門的環境還很良好,並沒遭受到太嚴重的破壞。今後,仍要靠大家努力,共同維護金門島嶼的自然生態!

為了保育野生動物,維護物種的多樣性,維持自然生態的平衡,政府已制定了︽野生動物保育法︾,任何人都不能任意加以獵捕、騷擾、虐待;違反者,將會受到嚴厲的刑罰及罰鍰。

自然生態和環境的保育,是一件長遠而且必須靠全民一起努力的工作;金管處希望每個人都能好好呵護這些美麗的動物,讓牠們自由自在的在野外生活。

金管處表示:民眾若有發現受傷的野生動物,敬請通知金管處保育研究課。電話:(○八二)三一三一七○(分機號碼轉七);傳真:(○八二)三一三一七。也可以通知國家公園金門警察隊,電話:(○八二)三二四一一五。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