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府積極爭取離島基金補助發展地區養牛事業
縣府刻正積極爭取九十六年離島建設基金補助,推動「金門地區酒糟養牛計畫」,希望利用金酒公司日產三百公噸的廉價高粱酒糟,以及台灣龐大的牛肉市場需求,全力輔導發展金門地區的養牛事業。
縣府表示,我國養牛產業以乳牛為主、肉牛為輔,每年可供屠宰的牛隻僅二萬多頭,以台灣目前的牛肉需求量,約只佔百分之六至七,其餘都要仰賴自美、澳等國進口,每年約六至七萬公噸,換算成屠體約需屠宰三十五萬頭牛,需求頗大。因此,若能有效利用金酒公司日產三百公噸廉價高粱酒糟,以及台灣目前龐大的牛肉市場需求,將是金門發展養牛產業的一大契機。
縣府分析,金門地區養牛事業發展的優勢,主要包括:以酒糟飼養,有利肉質提升與成本降低;可發展獨特的一貫養牛場;休耕土地多,且牧草供應潛力佳;金門高粱酒聲譽卓著;金門縣已非疫區;戰地與離島觀光多元發展有利未來消費;金門酒糟牛可成為獨特品牌,有效與市場區隔。
但在劣勢方面,則計有:缺乏優良品種牛群;小規模飼養戶過多;飼養技術仍待加強;金門本地產品通路受限;防疫條件有待加強;金門本地加工分切技術須強化;缺乏明顯的產品利基。
因此,在推動「金門地區酒糟養牛計畫」中,主要係針對金門地區發展養牛產業劣勢之處,進行強化,並充份利用、發揮現有優勢。
縣府說明,「金門地區酒糟養牛計畫」主要重點內涵計有:
(一)規劃金門地區酒糟養牛計畫:由金門縣畜產試驗所進行規劃,於民國九十五年到一百零一年間,首先將興建隔離檢疫舍與進口一千頭澳洲優良品種牛隻,進行培育,如果成效良好,將逐年規劃興建養牛專區與持續進口澳洲種牛,並輔導民眾承租、認購飼養,創造青年就業機會。
(二)規劃養牛專區、堆肥與廢水處理廠:養牛專區計畫利用西洪舊機場十八公頃土地籌建,規劃為容納三千頭牛之肉牛專區,將鼓勵縣籍青年承租飼養。內設有堆肥場與廢水處理廠,可有效處理牛隻所產生的大量糞尿,並可製造有機肥料,供農地使用。養牛專區之設立,可有效管理民眾的牛隻,建立一貫化的生產履歷與防疫機制,再交由屠宰分切包裝場進行處理,以杜絕走私所造成的疫病問題。
(三)設立屠宰分切包裝場:民國八十八年發生口蹄疫後,農委會隨即管制地區牛隻活體銷台,故規劃興建牛隻屠宰分切廠,進行牛隻的屠宰、分切包裝等,再銷往台灣,可有效解決本地牛隻市場過小問題,開拓台灣市場,另可減少活體銷台所造成的傳染病傳播問題。
(四)有效利用高粱酒糟,發展養牛產業:金門地區最著名的特產就是高粱酒,其釀酒所剩餘的高粱酒糟常被農民用來餵飼動物,且成效良好。金酒公司金寧與金城二廠目前日產二百四十噸高粱酒糟,待第三廠完工,每日將可生產四百五十噸的高粱酒糟,另配合酒糟餵飼利用的研究,發展地區具特色之畜產品,以開創農業活絡新契機。
而為推動「金門地區酒糟養牛計畫」,縣府也釐訂各項重要工作項目:成立養牛推動小組,制定推動方針、策略;規劃興建檢疫隔離舍,以進行澳洲進口牛隻的隔離檢疫與飼養種牛,繁殖澳洲優良品種仔牛;規劃興建養牛專區,鼓勵縣籍青年承租,發展養牛產業;引進國外其他品種牛隻,擴大金門地區牛隻在養頭數,生產高品質優質牛肉;籌組設立金門牛品開發行銷公司及符合CAS屠宰分切包裝廠,產銷關係制度化,有效分切屠宰本地牛隻,減少無法活體銷台的衝擊;推廣種植牧草,減少對台灣草料之仰賴,並逐步減少保價收購高粱所編列之高額預算;成立中央供料中心,建立制度化的飼養模式,生產規格化的優質牛肉;成立堆肥處理中心,有效轉化牛糞為有機肥,肥沃土地,永續經營;引進肉牛冷凍精液,進行本土黃雜牛的人工授精,以改良地區原有黃雜牛種。
如果計畫獲中央支持推動,縣府預估將達到以下各項主要效益:(一)地區畜牧產值將增加,由九十二年的新台幣三億八千九百萬七千八百零六元、九十三年的三億三千二百三十五萬三千七百七十八元、九十四年的新台幣二億九千六百二十一萬七千零九十八元,增為九十六年的三億五千萬元;(二)九十六年進口澳洲種牛一千頭,預計九十七年可生產五百餘頭仔牛,另外有一百隻種母牛淘汰屠宰,估計有千餘萬元收入,堆肥部分,約有一千四百六十噸堆肥,約可施用於一百四十六公頃農地,供種植牧草及作物使用;(三)逐年擴建養牛專區與持續進口澳洲種牛,預計一百零一年可達二萬餘頭隻澳洲進口種牛,整體產值可達十二億元(以每頭六萬元估算,尚包括屠宰分切、觀光、堆肥、牧草種植等周邊效益),可有效提高農民所得,繁榮農村經濟,達到永續經營的目標。